近日,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这是两省市共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示范区规划范围涉及四川省资阳市和重庆市大足区全域。
资阳与大足“联姻”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近两年来,资阳与大足互动频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签订20余个专项协议,双方有着良好的“感情基础”。
此次《方案》的出台既是落实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促进成渝相向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探索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迫切需要。
《总体方案》要求,示范区应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共同体、协作共兴的产业集聚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总体方案》还明确,示范区发展定位为世界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构建“一轴两区两带”空间发展格局 到2025年年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
记者注意到,《总体方案》中还提出了两地要构建“一轴两区两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轴”即资大文旅融合发展主轴;“两区”为资阳文旅融合核心区和大足文旅融合核心区;“两带”指“红色印记”文旅融合发展带和“巴蜀匠心”工旅融合发展带。
两地共建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总体方案》中也进行了明确。将共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共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创文旅发展保障机制。
根据《总体方案》目标,到2025年,石刻(窟)等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到2035年,示范区将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形成世界知名石刻文旅品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效应凸显,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支撑。(四川新闻网记者 杨颜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