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02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达27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亮眼成绩单背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过去3年。在抢抓机遇、谋求共赢的发展过程中,沪苏浙皖四地,谁是最大获益者?除了整体“起飞”,具体到区域内各个城市,情况又如何?
江苏一马当先 安徽上海齐头并进
2021年,安徽和上海GDP双双突破4万亿元大关,浙江和江苏GDP更分别超过7万亿元和11万亿元,堪称全面发展。从增速来看,江苏(8.6%)、浙江(8.5%)、安徽(8.3%)三省的GDP增速均超过国内GDP平均增速(8.1%),上海则与其持平。在增量方面,江苏实现“万亿级增长”稳坐头把交椅,浙江(8902亿元)位居其次,安徽和上海都是4千多亿,在总量和增量上呈齐头并进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2017年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较安徽提前1年,彼时二者之间有3000多亿元差距。而在后几年中,安徽与上海的差距呈缩小之势。至2020年,上海的领先优势不到200亿元。2021年,两者均突破4万亿元,虽然安徽仍落后上海200多亿元,但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至今,安徽的GDP实际增速一直高于上海。那么,未来几年,安徽是否有望在GDP上反超上海?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看来,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上海人均GDP已经接近2.7万美元,在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属于前15%的水平,可以说已经是比较富裕的水平。在这个发展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都会由5%至6%以上逐步回落到3%至4%以下,所以这些年上海增速的下滑是很正常的,未来还会下降。安徽人均GDP目前只有1万美元,大概和墨西哥的收入水平相当,只达到上海的1/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正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跨越赶超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GDP增速会明显快于上海。因此,安徽很大概率会实现对上海的GDP总量赶超。等到两地人均GDP水平相当了,这种总量差距就会逐步稳定下来了。”明文彪说。
那么,三省一市谁是最大获益者?明文彪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本身就是个优势互补和共赢的过程,四地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最大获益者是整个36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区域,“可以看到,近年来三省一市的GDP总和占全国比重明显提升,同时区域内的经济结构也实现了高端跃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超过40%。”
8座万亿城市 全国占比1/3
万亿规模的经济总量,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目前,全国共有24座万亿城市,其中长三角占了8座。
上海以其先天优势领跑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接近杭州、南京、合肥三大省会的总和,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城市都形成了“降维打击”。
撇开上海,在长三角其余地市GDP排名中,苏州、杭州、南京位列三甲,这三地也常年稳居全国城市GDP排行榜前十。2021年,苏州实现生产总值22718亿元、增量达2547亿元,均排名长三角地级市榜首。苏州有着扎实的工业底子,制造业可谓其立市之本。2021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一举超越上海、深圳两大国内“巨头”,同时也问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该榜单前十名中,宁波、无锡、合肥和南通也是“万亿俱乐部”成员,常州、徐州、温州的经济总量则在9000亿元以下,离万亿目标尚存一定差距。在长三角40个地级市中排名最末的黄山,2021年GDP为957亿元,按照其增长速度,2022年将有很大概率迈上千亿元台阶,届时长三角将进入“全体千亿市”的新局面。
从省级层面来看,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其11个地市中7城的GDP排名位列长三角Top20;3个城市(衢州、丽水、舟山)排名靠后,GDP在2000亿元以下,其中舟山仅为1703.6亿元,处于长三角第36位。相比之下,江苏“十三太保”的实力更胜一筹,GDP全部突破3500亿元。长三角GDP十强榜单上,超半数席位被江苏“收入囊中”,其省内最低的宿迁,放在安徽可以排前三。而作为最晚加入“长三角俱乐部”的成员,安徽除了省会合肥的GDP位居长三角TOP10、全国TOP20外,其他地市经济实力均不突出。在安徽省内GDP排名第2位的芜湖,仅列长三角第20位,与镇江、淮安同处“4千亿”梯级。黄山、铜陵、池州等5地市,经济总量则在长三角地区垫底。
地市GDP增速:“前三后五”均在安徽
数据显示,长三角整体经济增速跑赢大盘,其中安徽包揽前三,芜湖以11.6%的实际增速拔得头筹。41个地市中,只有9个城市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2021年,芜湖GDP首次登上4000亿元新台阶,达到4302.63亿元,增量550亿元。首屈一指的经济增速背后,芜湖市的经济增长协调性较好,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48.4%和49.2%。芜湖还同时被划入了“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因此被称为“双核城市”。
有跑得快的,自然也有跑得慢的。
在长三角各地市GDP增速排名榜上,安徽16市中9个城市跻身Top20,然而排名最末尾的5位“选手”同样来自安徽。其中,垫底的蚌埠成了全国少有的GDP负增长的地级市。
另一边,江苏、浙江也各有部分地市的GDP增速不太理想。温州、南京和扬州在2021年都取得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GDP增速,然而这三地在2019年、2020年的GDP增速均跑赢全国。明文彪表示,城市的短期经济波动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温州2021年经济放缓,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零星发作,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因为温州主要是小微企业,对外来农民工依赖很大,但这些年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外来人口甚至常住人口都出现了减少的情况,特别是疫情以后,很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带来了影响。”明文彪认为,温州GDP增速下滑是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本质上是良性的、正常的,而南京和扬州的增速回落应该是受到2021年7月、8月疫情影响。
从增量来看,江苏3市排名前5,但第2、3名的位置被浙江的宁波和杭州占据。杭州成为长三角省会中增量最高的城市,以2003亿元的成绩领先南京近500亿元、领先合肥600多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的GDP总量和增速均高于宁波,但增量却落后宁波183亿元。其中缘由,出于GDP名义增速。2021年,宁波的GDP名义增速达17.6%,领跑长三角41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
聚焦共富区:城乡居民收入常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过去一年里,浙江各地市发展情况如何?
2021年国内GDP增速,浙江11市中10座城市跑赢了全国8.1%的增速。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金华市,同比增长9.8%,GDP总量顺利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355.44亿元。至此,浙江共有7市的GDP总量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还有2座万亿城市。
在2021年全国GDP10强城市排行榜上,杭州继续排名第8,是浙江唯一入围该榜单的城市。外界普遍认为,按照目前的规模和增速,杭州有望在2022年晋升“2万亿级”城市。宁波作为浙江省内第2个万亿级城市,在全国排名第12,2021年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跟宁波处在同一梯级的城市还有无锡和青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三个城市一直“咬”得很紧。2020年,宁波、青岛、无锡的GDP总量分别是12408.7亿元、12400.6亿元、12370.5亿元,最大差距不超过40亿元。而在2021年,宁波以400多亿元的领先优势稳住了排名。
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人均GDP则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2021年,浙江省人均GDP达到11.3万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具体到各个地市来看,目前浙江省人均GDP超过10万元的城市有7个,包括宁波、杭州、绍兴等地。其中,GDP总量最低的舟山,由于人口基数小,人均GDP高达14万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GDP最低的丽水,也有将近7万元。
作为共同富裕排头兵,浙江除了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也至关重要。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自1993年来首次降至2以下;2021年,这个数字再次下降至1.94,连续9年保持缩小态势。均衡、协调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