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北重返经济发展“主赛道”观察

2022年03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社武汉 2月17日

50012.94亿元,排名重返全国第7位——这是湖北交出的2021年“GDP答卷”。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经济重振一度面临较大困难。习近平总书记20205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三个没有改变”论断的科学指引与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一路逆风奔跑,负重爬坡,显示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跑出“加速度”,重返经济发展“主赛道”。

抢时间 抢机遇 抢要素

红安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在这里,红薯被称为“苕”,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今,这个古老农作物有了更多“花样”——被加工成红薯生全粉,生产出红薯条、冰激凌、面点、面条、饼干等休闲食品,成为高附加值产品。

2020年疫情影响让周德顺的公司一度停滞。“复工复产后,公司第一时间抢种了5500亩红薯,没想到红薯从地里一挖出来,就被客户订完了。”周德顺说,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看中红薯的高营养价值。红薯产品摆上超市和电商平台,成为“紧俏货”“网红商品”。

周德顺的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强化与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改良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2021年,公司收购红薯8000多吨,带动5万农户致富,联动上下游企业30多家,共同实现综合产值达百亿元。

“我们像‘刨金蛋’一样,挖掘自身潜力,盘活现有资源,做大做强。”周德顺说,2022年,公司又整合资源成立薯粮集团,打造全产业链,力争五年后达到30亿元产值。

【记者观察】湖北企业透出的坚定信心,底气源自“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关键论断。湖北经济有强劲韧性,加上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扶持,“搭把手、拉一把”的举国同心,政策、资金、项目从四面八方涌进湖北。

企业危中寻机,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优势,谋划发展新路。湖北各地各部门也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把服务送到企业急需处,让千千万万的经济细胞活跃起来。

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湖北正在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努力打造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和现代治理的“样板”。

补短板 固底板 锻长板

打开配电房、填写工作表、查看配电箱运行情况、检查近千条回路……系统复杂的风机房内,中建三局一公司水电技术员许新焰拿着万用表,正在熟练地检修配电房风机电路,俨然一名“老师傅”。

但在几年前,他还只是一名四处打零工的装修水电工。参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让他第一次接触到医院水供给处理系统。这次特殊的经历改变了许新焰的打工路。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公共卫生能力短板和弱项,湖北启动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开工新建改建一批医院。云景山医院便是其中一个。为此,许新焰自学了医院水电设计安装。许多工程项目找上门来请他。他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就把同村8个年轻人招到工地,成立水电班组,手把手教他们水电施工技术。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来回穿梭,许新焰忙碌的身影背后,各大项目工地如火如荼。2021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4%,施工项目24879个,比上年增加58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比43%

【记者观察】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位列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行动”之首。湖北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谋划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601个,一大批三甲医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卫生服务和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和5G智能化改造……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紧盯总投资10.3万亿元的11287个亿元以上项目,能开则开、能快则快,全年投资增长10%以上。

比较快地实现经济触底反弹,得益于湖北显著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投资优势没有改变。湖北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锻造新板,把一个个投资打造成新的增长点,把一批批项目经营成新的增长极。

破壁垒 拆藩篱 促协同

新成立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前线指挥部正在开会。他们当中,有各单位抽调的业务骨干,还有一批年轻博士。简短会商后,他们有的赴高校对接科研项目,寻找“外援”;有的与施工单位一道,协调工程进场勘探;有的拿着连夜备好的图纸,赴现场查看路网建设进度……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经过一年多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加速建成。未来,这里将诞生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块、三条千亿产业大道、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这条科创大走廊由中国光谷出发,涵盖武汉城市圈中东部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同时,位于城市圈西部的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也主动向武汉“靠拢”,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对接武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链。

如今,武汉城市圈九城携手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已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的产业发展格局。

遵循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湖北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

“一主引领”,以武汉“领唱领舞”和武汉城市圈“合唱共舞”,辐射带动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2021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元,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

“两翼驱动”,是发展模式由“点轴式”向“扇面式”的演进。“宜荆荆恩”城市群与“襄十随神”城市群,一南一北,构成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2021年,两大城市群GDP分别为接近9000亿元和突破1.1万亿元。

“全域协同”整体发力。2021年全省78个县(市区)GDP占全省比重达到59%,接近3万亿元。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22个县市入围中部百强。

风正时济扬帆起,击鼓催征开新局。

27日,湖北召开农历新年的“第一会”——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强核、壮圈、带群、兴县”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确保交出“全域出彩”“再续精彩”的优异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