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三角“千亿俱乐部”再扩容 城市群辐射作用大

2022年03月08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共出现14次,其中明确提到,“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区域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近日,长三角各县(市)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相继发布,2021年GDP突破1000亿元的千亿县名单也陆续出炉。据人民网浙江频道统计,2021年长三角新增两个千亿县,总数达到27个(除去市辖区),GDP总量达4.2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4%,贡献了全国3.71%的GDP。

在2021年长三角“千亿县”名单中,江苏的千亿县有17个,浙江有9个,安徽也诞生了首个千亿县——合肥市肥西县。在这些千亿县中,谁跑得最快、最具潜力?谁的实力最强?“优等生”们又面临着怎样的竞争与瓶颈?

长三角迎来两位千亿县“新生”

在长三角地区,苏浙皖三省共有152个县(市、区)。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因此,千亿县在长三角已是见惯不惊。

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这一年,长三角也迎来了两位千亿县“新生”——江苏的兴化市和安徽的肥西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GDP处于900亿元级的兴化市不负众望,在2021年以1020.94亿元的GDP总量成功晋级千亿县。好成绩有迹可循,在2021年8月发布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兴化市位列百强县第62名。此次GDP总量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一产业增加值1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4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如果将2021年兴化市1000多亿元的新成绩按照产业拆分,不难看出,服务业、旅游业等正成长为这座水乡名城新的增长点。

作为2021年长三角“黑马”的安徽,2022年也首次出现了千亿县——肥西县,其更是以13.7%的GDP增速,高出安徽全省5.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所有县域增速中排名第一。

2020年肥西县的GDP增速还只是5.7%,2021年就跃升至13.7%,经济发展彰显强劲动能。为啥肥西跑得最快?简单来说,肥西地理位置好,且产业优势明显。

“肥西经济的快速崛起,核心在于产业升级,特别是工业升级。”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三次产业中,肥西增长最快的就是工业。这些年肥西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线、“三电”系统、IGBT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2021年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倍,发展势头非常好。肥西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新的一年,肥西县要快速提升产业能级,在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战新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三大战新产业集群”也与长三角县域经济前20强的产业高度吻合。

从宏观角度来看,作为县域“优等生”和全省排头兵,肥西处在长三角城市群增长最快的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肥西一直努力保持与合肥同频共振,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2月19日,肥西县委书记、县长陈伟在开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以“肥西,需要一场及时雨”开场。他表示,对于当前肥西的发展来讲,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非常需要来一场“及时雨”。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安徽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千亿县,肥西县在长三角县域排名为27位,其增速居长三角前30名县域增速首位,而这样的增速却只让肥西在长三角县域的排名上升了1位,可见县域间竞争的激烈。虽然进入“千亿俱乐部”,但肥西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站上新的台阶,千亿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是肥西县需要思考的问题。

千亿县的目标,肥西已率先完成。那么,谁最有可能成为安徽下一座千亿县?明文彪认为,目前排在肥西后面的是肥东和长丰,这两个县区位条件都非常好,都享受着合肥大市的产业溢出和政策红利。相比较来讲,肥东的基数相对更高一些,目前是800多亿元,是合肥对接沪苏浙的东大门,因此有很大希望会在未来3至4年内GDP突破千亿元。

“苏大强”独揽长三角过半千亿县

前十强江苏上榜6地均来自苏南

对于县市而言,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意味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而千亿元,对于一个县来说是非常不易的。人民网浙江频道了解到,目前中国有1800多个县,GDP破千亿元的只有42个,也就是说排名前2%的县才能入选千亿县。这些县当之无愧是全国县域经济的“模范生”,一般具有经济活跃、产业兴旺、人口集聚等共性特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干细胞”和“主引擎”。因此,一座县GDP破千亿元也是对于其经济发展的重要肯定。

县域经济是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其2021年的县域经济成绩再次博人眼球。从GDP规模看,素有“苏大强”之称的江苏仍是“大赢家”,长三角27个千亿县中江苏占17个,独揽长三角超半数的千亿县。不仅如此,在千亿县前10名中,江苏的表现同样十分抢眼,占据6席,并包揽三甲(昆山、江阴、张家港)。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长三角经济总量中超过3000亿元的县域,也仅有这三地。

尽管江苏县域GDP均值高居首位,但县域间存在两级分化严重的现象。从江苏的千亿县分布来看,按照苏南(8个)、苏中(7个)、苏北(2个)的顺序,数量由多变少,区位特征明显。

据人民网浙江频道统计,长三角千亿县前十强中江苏上榜6地均来自苏南,苏州下辖4县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无锡下辖2县市(江阴、宜兴)全部进入前十榜单,并包揽前四,苏南地区发展动能依然强劲。

苏中地区,高速发展的南通,也有4县上榜,经济总量则紧追太仓,未来潜力无限。其中,如皋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2.41亿元,启东、海安分别完成1345.94亿元、1343.09亿元,如东实现1272.24亿元。这4个县市的经济总量在伯仲之间,共同组成南通的“战舰编队”。此外,随着兴化市GDP总量首次破千亿元,苏中“千亿户”再添一员。

苏北地区,沭阳县、邳州市上榜。其中,沭阳县以1162.1亿元的GDP总量,成为江苏省最后上榜的4个千亿县中的领跑者。沭阳县曾在“苏北全面争第一”征途上频频演绎“沭阳速度”,这个曾经的“打工大县”,如今依托花木产业资源,吸引了超27.3万人返乡创业就业,更是连续多年力压邳州,逐渐成为苏北第一县。

一道长江,将苏南苏北一分为二。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的发展差距明显,是江苏整体发展的短板。针对江苏省南强北弱、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文彪表示,江苏南强北弱、两极分化的特征主要是区位条件造成的。苏南靠近上海,靠近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比较容易接受到溢出辐射,“苏锡常”只需要出土地和人力,资金和技术都可以通过上海来引进,这是苏北不具备的条件。“当然,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阶段,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会弱化,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也会逐步缩小甚至消失。”明文彪说。

“优等生”的困惑与瓶颈

综观榜单,“强者恒强”。“老熟脸”昆山市依靠坚守制造业、接轨大上海,依旧稳居榜首。而位列第五名的浙江慈溪则成为榜单前五中“非苏籍”独苗。

2021年,浙江省除去市辖区,共有9座县市生产总值破千亿元。其中,慈溪市仍然高居榜首,2021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79.17亿元,是浙江省唯一GDP超2000亿元的县(市)。

被称为“家电之都”的慈溪,与青岛、顺德并称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此外,工业是慈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从1978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57.88亿元,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强县,慈溪的工业增加值在43年内增长了1061倍,更是跻身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前五。

近年来,慈溪始终走在家电、汽车零部件、基础件等产业发展前列,不断推动实现高端、智造、品牌三大转型,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慈溪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居浙江全省县市首位。

目前,浙江县域(除去市辖区)前三强是慈溪、义乌和诸暨,这三地的GDP总量都在1500亿元以上,慈溪已达到2400亿元。“观察一个地区的经济潜力,一要看经济增速,二要看人口增长。”明文彪表示,从这两年的走势看,慈溪不仅经济增速快于宁波大市,人口也在快速涌入,所以慈溪应当最有希望成为浙江首个突破3000亿元大关的县。

无论是长期占据全国“百强县”榜单头名的昆山,还是自2013年起始终位居浙江省千亿县首位的慈溪,作为县域发展的“优等生”,两地在长期霸榜的同时,是否也面临着发展的困惑与瓶颈?在明文彪看来,目前县域经济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

“昆山最大的挑战是商务成本的急剧抬升。目前昆山市房价约2万元,人口还在快速涌入,到了一定程度,势必会引起部分企业外迁,这是需要警惕的。”明文彪说,而慈溪,问题和昆山正好相反,主要是产业规模过大和产业人才不足的矛盾。工业化的早中期,基本都是靠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产品创新变得至关重要。而慈溪远离大都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

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大

新一轮发展期,哪些县域有望脱颖而出?

2021年全国千亿县总数由38个扩容至42个,长三角地区占了五分之三。

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明文彪认为,其发达来源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这个市场机制既有内部的,如浙江省直管县的体制,最大限度释放了块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也有外部的,像江苏的外资引入,通过鼓励引进外资的技术、管理方式,倒逼本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有制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

此外,长三角的县域经济发达,长三角千亿县榜单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县(市)比重较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这一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江苏昆山。

在昆山“十四五”布局中,“上海”二字出现了16次。在长三角龙头上海的辐射作用下,昆山也一直努力将“双城”变“同城”,积极融合到“大虹桥”的板块中,在避免“虹吸”效应的同时,寻求扩大合作空间。

在浙江,与上海距离最近的宁波、嘉兴,县域经济发展也愈加平衡。浙江省9个千亿县中,宁波有2个,嘉兴也占两席。值得一提的是,慈溪地处杭州湾南岸,是宁波距绍兴、杭州最近的区域。此外,慈溪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是宁波前往绍兴、杭州的必经之地,因此,慈溪也成为宁波与绍兴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

新一轮发展期,长三角地区哪些县域有望脱颖而出?这依然离不开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例如前面提到的合肥的肥西、肥东,杭州周边的海宁、桐乡、德清等,一方面,相对核心城市,这些地方的要素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发展让这些县域的通勤时间也在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交互会更加便捷。”明文彪表示,城市郊区化、都市区一体化是目前长三角区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未来毗邻大都市核心区的周边县域将会最早受惠。

针对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明文彪指出,一是要抢抓城市郊区化扩散红利,在郊区化的过程中防止房地产化,降低土地、人力、能耗等要素成本,以最低商务成本和最优服务环境承接溢出;二是要顺应数字化趋势,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一个最重要区别是,物理空间的阻隔可以被数据空间的优势所弥补,因此区位条件不好的县域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关键是要提前布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府也要尽快转变到数字治理思维上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