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天不下雨,每天上午8点多,手持扫帚铁锹等工具,东至县木塔乡横山村的汪国荣来到村庄的广场、道路、村口,开始了环卫工作。
前年脱贫后,汪国荣的老婆和儿子到外务工,他便带着孙子在家上学,由于家里的田地都流转给了大户,在早晚接送孙子上下学和烧饭之余,还有一些空闲时间,没机会实现创收,心里总有些着急。
去年,乡村在开展就业困难群体调查登记时,根据汪国荣的实际情况和意愿,结合公益性岗位政策,给他介绍了村里的保洁工作,每月发放400元补贴。“有了这份稳定的收入,加上每年田地流转金和公益林补贴等,足够我一个人生活了,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汪国荣高兴地说。
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木塔乡大力帮助家庭突发严重困难、脱贫后有返贫风险、无业可扶等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需求,精准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治安巡防员等村级公益性岗位94个,帮助他们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增收。
“我从2016年脱贫后就开始做村里的保洁员,每月400元补贴,对我们家庭帮助很大。我一定会持续坚守好岗位,把这份工作做好,让村民们满意。”荣胜村村民黄水保介绍,现在儿、媳在外务工,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有了这份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也带动了小孩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公益性岗位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乡在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上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完善监管、激励机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切实把村级公益性岗位打造成一支立足公益、服务家乡的多面性全能化队伍,为共建美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木塔乡乡长胡松旺表示。(汪有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