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把全市划分为以三个中心城区为一体、以川渝毗邻地区两县为东翼、以乌蒙山地区两县为南翼的三个主体功能区,重塑经济地理新版图
➤泸州将顺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势,依托渝昆高铁和长江黄金水道,突出轨道交通和内河航运优势,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东翼乘势突破
四川省泸州市是川渝滇黔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白酒产业基地,也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在两千多年的建置史中,这里演绎着舟楫便利、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今后五年,从历史底蕴、现实基础、机遇大势和未来前景审视自身发展,泸州将致力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区域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泸州将自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把全市划分为以三个中心城区为一体、以川渝毗邻地区两县为东翼、以乌蒙山地区两县为南翼的三个主体功能区,重塑经济地理新版图,共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务实推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做强“一体”
泸州将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体”的首要任务,通过五年努力,使泸州“一体”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人口达2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以上,体制机制统一高效、要素流动顺畅有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要素集聚力和优质服务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使泸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
一是建成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趋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突出区域资源融通配置,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精准配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双向融合,到2026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加快完善社区商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泸菜餐饮等生活服务配套,在教育、医疗、文体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二是建成区域先进制造业高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提升、低碳化转型,加速融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进一步增强区域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产业生态主导作用,紧盯产业链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企业,重点培育形成白酒(食品)产业生态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纺织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级优质浓香型白酒产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整合提升现代产业园区,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三是建成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以都市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差异化发展路子,推动传统农业有序向科技农业、景观农业和体验农业转型。加快建设以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生态养殖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产区,建成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培育特色景区、塑造精彩景点、彰显优美景色,建成一批城郊农文旅融合的游憩休闲基地。推动校(院)地合作,培育壮大具有创新能力的涉农企业,建成一批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
做优“东翼”
泸州将顺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势,依托渝昆高铁和长江黄金水道,突出轨道交通和内河航运优势,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东翼”乘势突破。通过五年努力,泸(泸州市)永(重庆市永川区)江(重庆市江津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泸州有效融入成渝都市圈,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
首先,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立足长江航道资源,统筹长江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和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将水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立足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推动有序开发、就地转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和绿色化工基地。立足丘区生态本底,联动开发境内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生态旅游环线;规划布局品质酒庄、生态康养、运动健康等产业业态,建设川渝特色农旅经济走廊;探索“大组群+小组团+特色产业带”模式,构建田中有城、城中有田的城乡协同新形态。
其次,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探索在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中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农民和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加快“巴蜀鱼米之乡示范区”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就近就便城镇化职业化。探索“共享田园”模式,完善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建设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探索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实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与重庆市江津区共建绿色产业城、清香白酒生态酿造区,与重庆市永川区共建西部职教城。落实四川省、重庆市建设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推动发展规划同绘、基础设施共联、公共服务共享、产业体系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共保,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作的有效模式。
做特“南翼”
泸州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良好的生态本底、独特的气温优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便捷,强化东西部协作,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五年努力,使“南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
一是建设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为契机,高水平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太平渡、二郎渡、“鸡鸣三省”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依托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打造赤水河畔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路,有机串联景区景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周边地区共建红色旅游生态圈,增强泸州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建设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狠抓最具特色的酱酒产业,打造赤水河左岸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推动酱酒跨产业、跨领域融合发展,支持打造酒文旅深度融合的酒镇酒庄,创造消费体验新模式,促进产区特色表达和价值提升。同时,大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发展赤水河精品甜橙、乌蒙林海、道地中药材、绿色建材等百亿级产业。
三是建设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发挥乌蒙山区海拔、气温、自然景观等优势,统筹功能分区,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镇村,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地避暑康养旅居优选地。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培育一批特色纷呈的精品线路,探索共享民宿、共享农庄等山地旅居新业态,带动群众共融共享共富。
总之,要通过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泸州还须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用务实行动把发展成果镌刻在大地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