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必考法,成为广元市昭化区干部任用的必经程序——凡拟提任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参加并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目前已有6人因法律知识考试不过关而暂缓提拔
➤法治账图以“账”和“图”的形式将各项法律依据和岗位职责规定一一对应,法、岗、人、事、责一目了然。虽然社区民警的工作纷繁复杂,但通过看账办公、按图作业,肖娟用一周时间就熟悉了各项工作
➤“抓了只野鸡,咋个就犯法了?”“住在山上,靠山吃山有啥错?”在广元昭化区人民法院环保旅游法庭,庭长陈思思过去时常遇到群众这样的疑问,“以案普法”解答了这些困惑
大事紧急议,小事定期议,这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江首座小区居民的日常。该小区所在的韩家脊社区党委,经常邀请律师到小区的议事亭为居民普法,还聘请了法律顾问为小区的各项工作把脉问诊。目前,四川全省已有62个小区开展法治小区示范创建,目的就是破解小区治理中自治不足、法治缺位等难题。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九大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西部大省四川从法治化切入,抓住县域治理的“基本盘”,以抓住“关键少数”带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通过创新法治宣传、保障公正司法、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等方式提高法治公信力。
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如今,川蜀大地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正融入治蜀兴川的每一次脉搏跳动中。
立足县域治理“基本盘”
郡县治,天下安。
据统计,我国14亿人口中有超过8亿人生活在县域。县域作为国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的联结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根基,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最直接、最有效力的治理层级,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县域里的城镇与村庄,不仅是许多人的生命“底色”,也是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盘”。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底部基础,关键在于找到务实和有效的路径。”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四川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说。
2020年,四川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14个县(市、区)、24个省直部门,由14位省领导带队出征,对口指导14个县(市、区),同时还由1个省直部门、1所高校、1个优秀律师团队共同联系指导,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探索全面依法治县有效路径。
“过去一些地方的县域治理中,存在一些共性短板:抓制度体系多,抓逗硬(四川方言,意为‘动真格’)考核问责较少;抓文本研究多,抓落实路径少;抓顶层发文多,抓基层法治少;抓立法执法守法的环节多,抓统筹落实少。”曾经在地方担任过县委副书记的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对依法治县的中梗阻问题深有体会。
围绕这些难题,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专门力量,系统梳理县域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研究对策办法,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全面依法治县和推动解决八个具体问题的工作导引,提出了179项具体的解决措施,力求做到靶向准、措施实。
如今,秘书处办公室摆着20多册、800多万字关于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简称“1+8”示范试点)的研究成果。
健全“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各相关单位加快实现数据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人民法院实现数据对接,开通执行办案系统“查冻扣”相关功能,积极拓宽被执行人财产查控渠道及财产处置手段和方式……翻开“工作导引”,这是针对生效判决执行难问题提出的对策之一。
2021年,在四川省委的强力推动下,四川省法院与11家省级单位联动实现全省不动产、住房公积金线上查询,依托全省网格员队伍,查找到被执行人和财产信息1.28万条。2021年全省法院执结各类案件42.68万件,执行到位881.45亿元。
“关键少数”依法行政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治建设,关键在于‘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养成和法治能力的提升。”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彬说,特别是“一把手”是否依法行政,法治工作在地方工作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影响着法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2020年,四川确定14个全面依法治县试点地区之初,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曾逐一与每位试点地区的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了点对点沟通,督促县(市、区)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把法治工作作为中心工作。
“两年来,我们在试点县(市、区)看到,县委书记们像抓GDP一样抓法治工作,这种现象令人振奋。”参加对口指导的成都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军说,干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方式的氛围初步形成。
在广元市昭化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上岗”前全部开展法治培训,任前必考法,成为干部任用的必经程序——凡拟提任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参加并通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当地先后有6人因法律知识考试不过关而暂缓提拔。
在泸县,县委建立起重大决策三方会审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在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以及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可以说,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面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法规,如何快速上手?四川多地通过法治账图掌握了“秘籍宝典”。
2021年夏天,遂宁射洪市涪江文化广场附近的居民向城南派出所反映,每天清晨都被晨练老人抽陀螺的响声吵醒,不堪其扰。调解这一矛盾的任务交给了刚从内勤岗位调整到社区民警岗位的肖娟。虽是零经验,但她凭借三本派出所的法治账图迅速摸清办事程序、岗位权责和法律依据,很快调解成功。
翻开肖娟的“工作宝典”,每页都以“账”和“图”的形式将法律依据和岗位职责规定一一对应,法、岗、人、事、责一目了然。虽然社区民警的工作纷繁复杂,但肖娟通过看账办公、按图作业,一周时间就熟悉了各项工作。
在成都邛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各职能部门都建起了法治台账,制作了各个岗位的法治导图。在绵阳市游仙区,从悬挂在墙上的总账图,到一本本分账图,再到每位办事人员手中的账图手册,看账办公已成为公职人员办公的新习惯。
“法治账图切实解决了过去一些行政部门履职过程中岗不清、事不分、责不明等问题,也为依法行政找到了真抓手、实载体。”广元市昭化区委书记刘自强说。
以案普法感受公平正义
建设法治社会,重在夯实基层基础。只有群众知法、懂法,法治才有根基。
虎年春节前夕,年画之乡德阳绵竹市市民收到一份特殊的拜年礼物——《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知识产权有收益,共同财产毋质疑”“乡村建地有特例,土地不得单独抵”……打开绘本,300幅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年画,以及简单明了的顺口溜和近600条法律条文跃然纸上,共同构成了生动的“年画释法”普法宣传册。“既有艺术性,也有知识性,这样的绘本全家老幼都能接受。”一位拿到绘本的市民说。
除了这样创新形式开展的“无差别式”普法,全面依法治县试点地区各部门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靶向式”普法。
“抓了只野鸡,咋个就犯法了?”“住在山上,靠山吃山有啥错?”在广元昭化区人民法院环保旅游法庭,庭长陈思思过去时常遇到群众这样的疑问。
为了解答这些困惑,法庭决定以案普法——每当有环境资源类案件公开审理,法庭都会提前贴出通知,告知开庭时间和地点。为了方便群众旁听,法庭一般选在当地的赶集日开庭,有时还将庭审搬到事件发生地办起“坝坝法庭”,除了邀请群众旁听,还进行判后答疑。
通过一系列案件的公开审理,越来越多的群众明白了哪些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毁林烧山要承担法律责任、林子里的鸟不能随便抓、河里的鱼也不能随便打。
许多老百姓都说:“要不是法官到家门口来判案,说不定哪天自己也迷迷糊糊就犯法了。”
发动群众制定自治公约、传唱法治歌曲、编演法治节目、参加矛盾纠纷调处……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普法工作让法治的信仰在群众心中萌芽,而一个个司法案件的公正裁判则让一棵棵嫩芽不断茁壮。
2021年10月14日,“拉姆”案在阿坝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庭审前,阿坝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承办法官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了认真细致审查,提出证据补充建议29条,通过召开3次庭前会议,厘清了案件事实,归纳争议焦点。
当天历经5小时的庭审,控辩双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辩论。最终,阿坝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当庭宣判被告人唐路(即“拉姆”前夫)犯故意杀人罪并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拉姆”案的审判是近年来四川法院巩固庭审实质化、保证公正裁判的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着力强化司法为民,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细化明确88项任务、66项检验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前四川省已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2月5日,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在成都启动运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推动法治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在四川正式诞生。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金融、破产、互联网、知识产权、大熊猫国家公园等5个专业法庭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运行。
截至2021年12月底,这五个专业法庭受理案件2.76万件、结案2.45万件,涉案标的额1608.4亿元。入驻法务区的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务机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端法律服务2.5万余件次。专业审判力量和法务产业的聚集,推动着一场法律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社会治理法治化输送专业而丰富的智力支撑,也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