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立足“三个定位”,蹄疾步稳向未来

2022年04月11日 10阅读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2-03-22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活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云南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目标要求,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谋划出路、凝聚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拉玛·兴高代表说,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边疆省份,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要责任,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意义重大。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云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更加牢固,爱党爱国爱大家庭的情感更加升华,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沐浴党恩,乌蒙巨变。”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代表说,新时期,昭通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抓产业、招商、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努力推动“乌蒙新变”。

辉煌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新的辉煌也需要各民族继续团结奋斗。

拉玛·兴高表示,云南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要义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我的家乡有汉族、苗族、瑶族、彝族等6个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来自云南省富宁县木央镇木杠村的农宁安代表说,各民族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进,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政府工作报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部署。

时下,苍山洱海畔,水清地绿,游人欢歌。作为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洱海经历了“起死回生”的洗礼:从清澈见底到富营养化,再到抢救治理、稳定向好。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代表说,“洱海之变”是各方“共抓大保护”的结果,成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未来,大理还要努力统筹保护与发展工作,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全力重构绿色产业体系,让绿水青山美起来、百姓口袋富起来。

雨林密布、亚洲象自由栖居、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1.34%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近年来,西双版纳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是底色、生态是本色、保护是特色,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保护就是发展。”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代表说,西双版纳州推动建立文旅康养、橡胶、茶叶、现代农业四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四大绿色产业招商建链、补链强链,用产业发展支撑生态保护。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其中,普洱茶精制茶加工业税收6.04亿元,42万茶农仅茶业一项收入,人均就达1.5万元。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最大受益者。

郑艺说,西双版纳将利用好绿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参与“双碳”交易,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保护红利。

作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云南省普洱市率先实行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制,探索绿色发展新路。来自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勐滨村的李秀梅代表说,今后可通过“两山银行”等新方法探索生态价值有效转化路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的新路子。

向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活力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地处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背靠14亿人口中国大市场,面向23亿人口南亚东南亚大市场,具有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优越条件。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项政策红利,云南对外开放大门打开、步伐加快。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着力加强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尤其是铁路飞速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铁路国际通道逐步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骨架网络基本成型,铁路营业里程由2634公里增长至4666公里,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2445亿元。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目前呈现出客货两旺的态势。

一路通,百业兴。随着云南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能源、数字、通信、物流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合作全面加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代表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今年要大力实施铁路“建网提速”工程,力争完成建设投资170亿元以上,投产新线400公里左右,实现云南14州市通达铁路目标。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位于云南昭通市的“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是云南第一大内河港,也是云南唯一能够实现3000吨级船舶江海直达运输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加快推进水富港建设,将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有力支撑。”郭大进说,昭通市将全力争取和整合资源,坚定不移推进水富港扩能工程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服务管理部总经理戴世宏代表认为,这表明我国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将开展更多探索,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他建议,发挥政策性银行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助力云南全面对接RCEP经贸规则,更好地发展开放型经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