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巍山县紧紧围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杆的发展定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全县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同繁荣。
走进庙街镇草厂村,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绘制了民族特色壁画,满满的彝族风情扑面而来。“以前的打歌场下雨沾泥巴,不下雨灰尘多;现在新建的打歌场太好了,想什么时候来打歌都可以。”草厂村村民毕国荣说。
草厂村是一个传统的彝族村,有119户,420多人。2020至2021年,草厂村实施州民族团结进步“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项目,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密枯文化展示融合,进行道路硬化、墙体美化和密枯文化打造,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山村旧貌换新颜。
草厂村党支部书记毕国勤说,现在道路通了,农产品的销路也畅通了。年轻人可以出去打工,老人在家养黑山羊、养鸡,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逐步提高。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在巍山县城东南面,有一个静谧舒适的彝族村庄——新村,村内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到处开满鲜花,春意盎然,吸引了很多人来赏花踏青。
“我觉得改变很大,首先是村庄比较干净,让人感觉比较舒服。”来自县城的游客李敏说。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到农家土鸡、腊肉、各种野菜。村民字荣军抓住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把自家的院子改造成农家乐,每年可增收三万多元。
“在政府组织了厨师技能培训后,我就开始开起了这个农家乐。农家乐里面主要的菜品就是彝族‘土八碗’,很受欢迎,生意比较好,收入提高了很多。”字荣军说。
2020年,新村被确定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程中,新村以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目的地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兴建了文化广场、长廊、亭子、步道、文化墙等。“实行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让游客有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通过乡村旅游、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让我们的村庄更美丽,村民更幸福。”新村党总支书记字明高说。
2014 年12月,巍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第二批、云南省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到2021年,成功创建了10个示范乡镇、77个示范村、25个特色村、6275户示范户、76个州级示范单位、243个县级示范单位。
据介绍,在下步工作中,巍山县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发展统筹规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特色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使巍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民族教育全面振兴,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左文清、阿世刚、凃春艳、高正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