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是革命老区,双拥深入军民骨髓,浸入军民血液。进入新时代,文山州军民同心一体推进双拥工作,形成了党政军警民“谋双拥、抓双拥、创双拥”的生动局面。
聚焦“三后”,让军人放心安心
文山将移交安置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盘活岗位资源,连续三年按1:1.2提供事业岗位用于退役士兵的安置,在全省率先实现安置到管理岗和技术岗。出台军人子女入学政策并刚性执行,开设入学绿色通道,明确按就近就便原则,驻文部队官兵子女实现100%入学入园,家长100%满意。制定出台文山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规定每年的事业单位招考中,拿出6个名额对驻文部队的随军家属进行专招,解决家属就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聚焦“难点”,军地携手解题答题
严格落实“双清单”制度,针对部分驻文部队营区周边环境脏、乱、差问题,结合“七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美丽军营建设,2021年共拆除营区周边的违法建筑1.5万余平方米、新建公厕10个,植绿护绿5000余平方米,硬化营区外道路20余公里,部队营区内外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为深化扩展文化内涵,对战场遗址进行修缮保护,让驻文部队官兵更好传承“老山精神”。2021年筹资修建老山主峰大门,建设杜富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疫情期间,全州国防动员系统组织民兵27万余人次参与边境疫情防控,为打好疫情防控注入了强大力量。
聚焦制度,形成双拥工作新机制
构筑州、县(市)、乡村一体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服务网络,实现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行,为双拥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扎实组织基础。做好双拥工作的制度设计,相继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联席会议,为驻文部队的实际困难进行派单限时解决。目前已在文山州形成“1+8”(州级+8县市)的双拥创建大格局,文山大地双拥热潮涌动,“双拥之花”在革命老区竞相开放。
进入新时代,文山军地双方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入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和挖掘原战区蕴藏着的双拥“富矿”,发挥好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切实把双拥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军人职业的理解认同,使尊崇军人、优待军属成为文山红土地上的行动自觉。(韦波、陆乐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