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源青林回维乡是一个民族乡、城郊乡、征拆乡,人口近四万,素有桃源县“北大门”之称,境内有漳江工业园区。今年来,青林乡党委、政府坚持立足乡情,聚焦中心,以服务企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促进民族融合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创新打造“红石榴劳务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需求供给一并掌握、行政市场双力驱动、村企民众三方受益的新局面,成功开启了青林乡村振兴又一新引擎。
临时务工常态化,助推企业新发展
“以前招工总担心工人中途离职会影响工作进度,工人的住宿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通过平台签署长期意向合同,前期的业务都可以打包下发给村里的百姓去做,真是帮我省时省事省支!”嘉泰鞋业负责人付明春说。
为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通过劳务输出使广大农村劳动力找到了更佳的致富门路,青林回维乡党委政府针对临近城区且园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企业多的特点,以园区企业季节性、零散性等低技术含量用工需求为基础业务,依托乡村组三级干部网络广泛收集全乡闲置劳动力就业意向并建档入库,让企业或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劳动力,让群众通过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就业岗位,实现动态就业。平台运行2个月以来,共介绍各类临时性用工300多人次。
生产方式居家化,解决村民真困难
“之前在外地务工,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工作。现在政府搞这个红石榴劳务服务平台,结合企业需求,送工送岗,工资可观还照顾了家庭,我们感到非常方便、非常体贴。”脱贫人员曾凡国说。
红石榴劳务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承接企业生产外包业务,将产品原材料分发给有意向的农户在家加工,成品回收后由工厂计件支付农户劳务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共有20多家企业有生产外包需求,年产生劳务费用预计在1500万元以上。目前平台已与10家园区企业建立业务联系,并正式承接其中3家企业37批次外包业务。
分散劳动力组织化,集体经济谋振兴
“通过平台+公司的运作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起步发展时成本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低的问题,有助于孵化一批成熟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养一批劳务产业技术人才,在增强基层造血能力的同时,让劳务服务成为青林回维乡新名片。”采菱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建平说。
以承接城区、园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家庭劳务需求为目标,发动各村成立劳务公司以及搬运队、保洁队、建筑队、农业生产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等各类经济组织,通过平台广泛收集业务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青林各村新成立劳务公司2家、各类服务队6个,其中一家搬运队和保洁队已成功承接长期性劳务业务。
据了解,青林乡将进一步打造“红石榴劳务服务信息平台”,平台负责人将继续考察企业或者用工单位,并且组织和培训剩余劳动力,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打响“红石榴劳务服务信息平台”的名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青林乡村振兴工作。(马丹 谭婉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