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乡臧当村委会土掌房村民小组,只见青山滴翠,碧水潺潺,犹如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
“十几年前,我们村周围都是坡耕地,植被稀少,一到雨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自从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村民们积极栽种核桃树,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林,植被变好了,群众增收了。”土掌房村的生态护林员罗润兴说。
近年来,南华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特色林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车子爬坡穿行在羊槽山大风口,路旁,一棵棵华山松高耸入云,傲立笔直,树枝上一个个松果随风摆动,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上世纪90年代,为了生计,毁林开荒盛极一时,这里成片的山林变成耕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然而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当地群众生计问题。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结合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带领村民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万亩华山松拔地而起。
“我家有40多亩山林,全部种植华山松,去年单靠卖华山松松子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住南华县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马安山村民小组的冯金良说。
长短结合,立体林业实现一林多收。南华林下资源丰富,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二百九十多种,占全国九百三十多种的31.2%,占全省六百七十多种的43.3%,占楚雄州三百多种的96.7%。近年来,当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育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野生菌资源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县封山育菌面积达200余万亩,促使野生菌资源年蕴藏储量1.3万多吨,全县野生菌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谐共赢。
集约发展,释放林业生态成效福利。在总结天然林保护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当地开展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工程,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营造林项目27.94万亩,2021年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70.5万元,群众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小龙说,从毁林开荒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华县20万群众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更是受益者。(吕玉玲、起慧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