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后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2年07月25日 10阅读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21-12-21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0日讯 12月18日,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主办,四川时誉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财经论坛暨2021四川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做了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引言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信息量巨大,强调“稳字当头”,七大政策发力(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区域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社会政策),从应对“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到求解“共同富裕”,新研判、新提法、新对策不少,值得细读。明确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大“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商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大问题。中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就说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刘鹤副总理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文章中指出,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在新阶段新格局下的客观要求,他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实践、理论、内涵、动力和保障,为我们学习理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要义。

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从历史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实践呼唤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本质上是发展质量不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主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从理论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新理论产生于新实践,新实践需要新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判断,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连同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可见,共同富裕包含在高质量发展之中,那就是“协调”“共享”。没有共同富裕就不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建。

(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是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涉及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和创新的主体,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

(二)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

(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党中央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

(五)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六)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怎么实现高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题,要找准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各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加快推动各方面工作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以开拓精神和专业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推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理顺煤、电等能源价格机制,鼓励绿色能源发展,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中国对外开放方针不会变,今天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商谈和积极加入高水平自贸协定,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与国内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

四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深刻理解社会心理特点,了解市场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多出台服务微观主体的高质量政策。既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又要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培育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

五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撒手锏”式技术。要调整优化科技结构,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创新领域国际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军令状”、“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百年党史深刻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在党的领导下,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长远大势出发制定正确的重大战略,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 为什么要强调共同富裕?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就提到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今天的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下的共同富裕,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赞同、具有巨大凝聚力的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回归发展的本源,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政党解决了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已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现在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部署,更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性优越性,必将指引全党科学把握、主动顺应历史大势,进一步坚定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引领人类走向世界大同的信念和决心。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从这个重要文件中,我们看到,浙江作为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省份,要建设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到2025年,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浙江已经出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初步构建共同富裕话语体系、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四梁八柱”。

第五 怎么实现共同富裕?

首先是要认识共同富裕的特征。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在历史规定的条件下,按照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来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设计与安排。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不能急于求成。共同富裕不能像脱贫攻坚一样,通过几年的攻坚战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推进共同富裕也必须循序渐进。所以允许富裕存在先后差别和合理差距,应该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经的过程。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就可能变成空中楼阁。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一万美元了,但是离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还是很大。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第二要处理好三种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已经成为我国新的分配基础性制度。政府要处理好着三种分配的关系。初次分配靠市场,强调效率,要制定好最低工资的标准,完善劳动合同法、加强社会福利;再次分配靠政府,主要通过税收、社保、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调节,强调公平,要科学制定税收制度,特别是要尽快研究征收资本利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奢侈品消费税的方案,对于科技创新要减税、对于富人捐赠可以免税。三次分配主要靠社会,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很好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文明方向。但三次分配离不开激励体系、保障体系的建立,比如捐赠免税。2019年中国企业捐赠在慈善捐赠总额中达到61.7%,个人捐赠只有26.4%,企业在三次分配中作用潜力很大,企业和社会群体参与三次分配的空间很大。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方式,要取消不必要的行政性的准入壁垒,确保企业家信心,努力扩大职工收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承担着企业失败的风险,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不能只赞扬成功的企业家,也要关照失败的企业家。成功企业家的高收入是建立在企业失败的损失与风险基础之上的。初次分配主要是在基本制度和法制框架下由市场来完成,再分配主要依靠政府来实施,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调整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分配水平,从而实现民生目标、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虽然我国目前各种慈善和捐赠活动日益高涨,但与我们整体的经济规模还不相匹配,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基本的激励体系和保障制度尚未很好建立,影响了第三次分配的有效开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到底是在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需要深入研究和合理权衡。

第三要把握共同富裕规律。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激励引导人们通过勤奋工作来创造美好生活;在再分配领域,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这些调节力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政策,而且努力实现均等化。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但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削峰填谷。鼓励勤劳致富、创业致富、创新致富、致富光荣。不养懒人、恶人、仇人,不伤善人、能人、勤人,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要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要通过14亿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形成“共建共享共富共荣”的社会共识和格局。不能通过“杀富济贫”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回到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时代,不能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不能再重复过去的错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第四要理解高质量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是包含与耦合的关系,没有共同富裕就不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建。高质量必须要共享、协调,这是新时代的主体;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发展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三种分配中(市场、政府、社会),每个环节都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不能正确践行新发展理念,就难于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全方位的,要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推进共同富裕。在三种分配方式中,要创新财富和资源概念,特别是要纳入非物质财富的调节,比如教育、培训、就业、信息、技术、管理、项目、政策、机会等供给和支援,这些资源的本质也是资金。我们给贫困地区孩子升学机会或者土地指标、布局重大项目,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第五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解决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第一个是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第二个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第三个就是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政府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必须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来兜住民生的底线。设计“提供”和“提高”机制。“提供”就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为所有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彰显托底功能,消除民众对生老病残、失业失能的恐惧。“提高”就是提高民众的劳动技能、收入水平。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突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市县、共同富裕乡镇、共同富裕社区、共同富裕村庄建设,以新时代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政府要以数字赋能,推动政策集成化、精准化,确保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六要强化组织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广大党政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光荣历史使命,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力和组织力,激励广大群众投身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共同富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分享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