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2日讯(记者 李丹)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这一内容颇受各界关注。为何要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又具有哪些重大现实意义?对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廖祖君。
厘清数据要素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将数据作为基本生产要素 有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廖祖君介绍,生产要素的形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农业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此后资本和技术成为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乘数效应,数据已成为类比传统生产要素和最具时代特征的新型生产要素。
“当前,我国正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廖祖君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从2018年到2025年,中国拥有的数据量将从7.5ZB(Zetta Byte,泽字节)增长到48.6ZB,占全球27.8%,远高于美国的17.5%。从数据的体量看看,我国已然具备构建全球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条件,这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制高点。
廖祖君直言,因此,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列的基本生产要素,能够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有助于破除“数据孤岛”
助推重塑国际数字经济竞争新格局
“《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廖祖君表示,一是加快释放数据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用“数据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当前,数据对我国国民经济已经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拉动效应。据IDC统计,2018年,我国一、二、三产数字化渗透度分别为1.3%、3.6%和17.2%,各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稳步推进。2018年上半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是3.15万亿元,ICT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7.5%。因此,《意见》明确提出数据要素概念和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有助于加快释放数据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破除政府之间、部门、行业和企业“数据孤岛”的政策支撑。廖祖君说,当前我国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存在一些障碍,尤其是数据在成为生产要素之后,其开放共享、确权定价、安全保障等问题非常突出,“政—政”数据共享、“政—企”数据开放、“企—企”数据互通这一基本数据流通体系暂时还无法成功建立,这使得数据资源条块是否完整、要素能否自由流动成为当前数据要素发挥作用快慢的主要因素。因此,《意见》明确提出数据要素概念和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将有利于破除政府间、部门间、行业间和企业间“数据孤岛”的现象,为各地建设高效通畅的数据源提供政策支撑。
“第三就是重塑国际数字经济竞争新格局和抢占全球数字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推力。”廖祖君介绍,随着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在全球经济运行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正如资本和技术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一样,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数据,也就是说,数据要素将成为影响未来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当前,世界各国争夺数字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计划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均在数据要素向制造业领域渗透方面做了长远部署。与此同时,据IDC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数据圈将以14倍的速度扩张;2018年至2025年中国的数据圈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比全球高3%。因此,廖祖君认为,《意见》明确提出数据要素概念和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重塑国际数字经济竞争新格局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部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