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在学习党史教育中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汲取奋进力量,加强理论武装,提升理论修养,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汲取信仰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
“欲事立,须是心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和幸福、为中华民族摆脱衰亡走向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均是因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而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无论这条道路是多么艰险都始终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期间,高度评价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篇文章多个段落都提到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问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理论功底,方能把稳意识形态的方向。
汲取思想力量 推动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坚持不懈地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道路,但并没有真正找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过若干挫折,党内也曾出现过分歧,但最后都实现了认识的统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上,找到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不但在哲学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而且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如何实现这种“相结合”,在方法论上做了概括和总结,为我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就高度重视理论工作。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进入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作出新的调整。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坚持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果。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四个自信”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之一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思考。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三五”期间,党领导人民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进入“十四五”,谋划2035年远景目标,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
汲取文化力量 提升理论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和执着。10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通过党史学习深刻领会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契合性,在立根固魂上下功夫,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宣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特别是结合贵州翻天覆地的巨变,讲好贵州故事。科研上,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问题为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题做到车间去,通过调研,把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搞清楚,积极为党委政府咨政建言,发挥好智库作用。
回望党史,汲取奋进力量;面向未来,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理论创新,提升理论修养,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