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站位、更大空间探索长三角共享发展的新路径。
日前,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指出,长三角要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携手攻坚突破,更好发挥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长三角地区在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被中央层面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相关支持意见。2022年5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审议通过“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在长三角共同富裕发展蓝图上留下浓厚的一笔,打破了共同富裕的省市边界,以更高站位、更大空间探索长三角共享发展的新路径。
做大“蛋糕”并提高分配公平性
长三角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从2010年到2020年, 三省一市居民消费支出平均值由13686元上升至29733元,上涨幅度117.25%。从行业平均工资看,三省一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44967元上升至2020年的117501元,上涨幅度161.30%。与此同时,三省一市公共服务平均水平也有大幅提升。从公共教育资源看,三省一市普通小学生师比均值由2010年的17.40稳步下降至2020年的16.39;初中生师比均值由13.99下降至12.06;普通高中生师比均值由14.28下降至11.13。从公共医疗资源看,三省一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值由2010年的4.86上升至2020年的7.93;万人医院床位数均值由27.52上升至52.20。
在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蛋糕”分配的公平性。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值由2010年的2.56稳步下降至2020年的2.18,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最高与最低省市的差距逐年收敛,差值由0.67下降至0.41;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均值则由2010年的2.33下降至2020年的1.76,最高与最低省市的差值由0.87下降至0.52。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也逐年缩小。三省一市普通高中生师比和初中生师比的地区差距逐年收敛,其中普通高中生师比最高与最低省市比值由2010年的1.89下降至2020年的1.58,初中生师比最高与最低省市比值则由1.37下降至1.29。从公共医疗的地区差距看,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最高与最低省市比值由2010年的1.96下降至2020年的1.26,万人医院床位数最高与最低省市比值则由1.35稳步下降至1.06。
长三角推进共同富裕该如何发力
今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强调指出,推进共同富裕,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为此,长三角地区未来推进共同富裕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尽管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已实现了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收入水平,但大多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中高收入国家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前提,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拓宽居民增收“主渠道”。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产业密集的优势,提高产业链高端化水平,培育居民增收“增长点”。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切实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扩大居民增收“覆盖面”。
二是持续缩小长三角地区城乡差距,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在长三角地区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的“强基础”。促进现代技术和经营模式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数字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提绩效”。保障长三角地区农村重点人群就业,提升农业技能人才待遇,增加农村地区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渠道”。在农产品生产供应、农村人才培训、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在长三角地区层面“促合作”。
三是优化调整行业平均工资的地区差距。针对长三角部分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地区差距较大的问题,应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建成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促进劳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优化人才配置,调整长三角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分布不均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问题。加强长三角地区低收入行业技术改造,将行业间和地区间工资率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行业合作与技术交流,探索共建共享的行业发展模式。
四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共享。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高品质,实现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促进三省一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流动,使教育、医疗、养老等地方性资源得以优势互补,实现公共服务的“跨区域共享”。进一步探索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制度标准、财政分配、异地结算等方案,优化公共服务的“强制度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