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燕林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载体,实现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同力、同行、同心、同向、同乐,“有一种幸福,叫住在燕林”在居民中广为流传。
干群同力,广纳民意共谋发展新路径。“家事大家帮,小事大家商,大事大家议。”在燕林社区有一个飘着桂花香的“议事小院”。社区“格格们”化身“小燕子”在树下接待来访群众,居民们亲切称之为“树下燕语”。过去,社区喜欢“替居民办事”,比如老旧小区改造,以往是邀请专家规划,结果却往往不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好心办坏事,居民不买账”这让社区干部犯了难。为了改变“我热你冷、我急你慢、我动你看”的局面,让最了解社区历史和现实情况,最知道社区痛点和难点的居民共谋社区发展新路径,变“我”和“你”为“我们”,该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现有的石桌石凳,打造“议事小院”广纳民意,通过“社区搭台,居民参与,大小事项,居民议定”的方式,将小区改造交由居民共同谋划,组织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在小院召开议事会,随时接待居民来访,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议,居民的事情居民定。同时,将小院内桂花树打造为“心愿树”,居民可在心愿牌上写下对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这一做法行之有效,社区日均接待来访群众30余批次,收集化解各类矛盾问题10余个。
发展同行,激发民力共建美好新家园。“我的小区我做主,我的楼栋我来扮”活动是燕林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载体。7栋的楼道灯泡坏了,没关系,居民大娘拿出自家的灯泡让物业给换上;41栋用水管道老化怎么办,居民自筹10万元对已使用36年的旧水管主体、入户管道及水表进行更换。从前,居民喜欢在房前屋后种菜,不仅孳生蚊蝇还影响美观,社区组织多次“毁绿种菜”专项整治行动,效果甚微,复种明显。没有参与感就没有认同感,这件小事,让社区干部认识到小区建设要让居民出工出力,政府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实际上“架空”了居民的方式不可取。燕林社区以社区本部所在的燕林小区为试点,推行“我的小区我做主,我的楼栋我来扮”活动,从改善居民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入手,对房前屋后小菜地进行清理,对楼道内墙面进行粉刷,对家门口卫生进行扫除,对楼梯间杂物进行处理……从最初由楼栋长带动,发展到中心户示范引领,再到全民共建,居民从冷眼旁观变为积极主动,从置身事外变为热心参与,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党建同心,集中民智共管建设新模式。该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推行“党员+居民”工作机制,将市、区包联单位、驻辖区单位纳入大党委成员单位,划分党小组34个,推选居民信得过、靠得住且热心公益的同志担任楼栋长,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燕林社区蔚然成风。围绕爱国守法、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保护环境、权益保障等方面,通过广泛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召开会议制定居民公约。瞄准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采取党支部提议、党小组动议、居民代表评议的民主协商机制,先后解决实验中学家属楼屋顶漏水、19栋化粪池堵塞、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桩报装、楼梯间安装扶手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同时,设置党务居务财务共开展,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将党务居务财务情况向居民公示公开,请居民监督,居民共管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作用彰显。
服务同向,倾听民声共评服务新机制。燕林社区把居民满意不满意、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社区便民服务站提供人社、医保、残联、民政等60项“一站式”服务,设立“有事您点单、我来帮你办”窗口,推出“线上+线下”双评价渠道,虚心接受居民“点赞”“找茬”“吐槽”。针对出现的“不满意”评价,第一时间进行回访核实并整改反馈,通过居民监督,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燕林社区还将“十堰好人”“最美家庭”“孝心儿女”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权交给居民,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居民代表会、邻里座谈会,层层选拔最具特色的标兵户、领航户、示范户,鼓励居民见贤思齐,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推荐“十堰好人”16名、“最美家庭”1907户。
群众同乐,凝聚民心共享治理新成果。别让楼房梳理了邻里关系是燕林社区一直提倡的生活理念。为此,社区谋划筹办了百家宴活动,自2007年开始,百家宴从最初的一栋居民楼自发组织,发展到由社区主办,整个小区参与,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居民从“陌邻”变“睦邻”,社区还链接全市优质教育资源,与驻辖区单位市实验中学、市人民小学深度合作,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办学条件为我所用,变“人人称羡的高等学府”为“家门口的少年宫”,常态化开展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钟颜色为主题的“七彩课堂”活动,宣讲红色故事、教授各类才艺,“共享报刊亭”“红色驿站”种种惠民利民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不仅能提供茶水供应、应急充电、雨衣雨伞等贴心设施,还可读书看报、阅读充电。原来社区门前的停车场变成了小广场,增加健身器材、休憩座椅55处,居民有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场地,社区居民享受到了共同缔造的成果。(陈宣霖 万月 童安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