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0月11日电(赵越、王锐)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民生的实事,是安徽省“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近年来,安徽合肥一直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温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社区食堂:家门口的幸福味道
“今日菜谱:胡萝卜烧肉、青包菜炒肉片……”10月8日中午,位于合肥高新区南岗社区永和南苑社区食堂选菜窗口前便排起了长队,餐台上,一道道菜品荤素搭配,标有2元、3元、6元、8元、10元等价格标签,让老人消费得明明白白。
永和南苑社区是高新区规模较大的回迁安置小区之一,老年人较多。2018年,社区引进社会力量,在小区办起了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每天前来就餐的老人达到400余人。
“我们在老年助餐的基础上,还拓展了老年服务的各项活动,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调动了广大老年居民的参与度。此外,居民从这步行两分钟就可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内设置了棋牌室、影音室、健身房供他们娱乐消遣,全力打造辖区老年居民15分钟生活圈。”高新区长宁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封燕介绍。
智慧食堂:享受便捷智能用餐生活
“我点了四菜一汤一份米饭,总共只要十来块钱,很划算!”临近中午,在合肥高新区天乐社区食堂内,75岁的郭慧俊老人接过饭菜,找好位置后,开心地品尝起精心挑选的“美味”。
郭老住在离天乐社区食堂不远的梦园小区,从去年9月食堂开办以来便一直在这就餐,是该食堂的忠实“食客”。
在天乐社区老年食堂,人民网安徽频道看到,这里不仅有种类繁多的饭菜,“智慧餐盘”也是一大亮点。就餐者可自由选取菜品放入底部带有芯片的餐盘内,选餐完成后在智能结算台上自助结算,结算台“识别+结算”整个过程只需不到5秒钟。
“自助秒结算的优势,解决了就餐结算排队的压力,节省收银人员,成本显而易见的降低,就餐效率上升,而且,就餐者特别是老年人还能按照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行选取,避免浪费,用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社区食堂项目负责人唐柏介绍。
“这个系统相当先进,非常科学化,工作人员跟我们讲一遍,下一次就会操作了,非常方便便捷。”提到社区食堂的智慧化操作,不少老年人都啧啧称赞。
农村食堂:暖胃又暖心
在合肥,老年助餐服务在城市遍地开花的同时,也不断向农村延伸。
10月9日中午,长丰县义井镇车王村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年食堂里,充满了烟火气。老人们围坐下来,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开饭了。
“这里饭菜荤素均衡香软可口,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口味,而且一日三餐的伙食费用加起来总共只要12元,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选择送饭上门的服务,目前报名参加老年助餐服务的共有一百多人,老人们都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幸福晚年生活。”村民夏世权说。
2020年9月,义井镇在车王村试点老年助餐服务,以党建为引领,依托车王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解决全村独居、空巢和经济困难老人以及60岁以上居民吃饭难的问题。
在徐巷社区,考虑到农村老人居住相对分散、不方便集体就餐等问题,“两委”干部、党员带头组建了一支党员队伍,轮流给老人主动送餐上门,一年365天不间断,足不出户、三餐无忧,让辖区老人们在家中就体验到了贴心的养老服务。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目标是2022年建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826个。2023年,全市将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290个。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合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生彬介绍,为推进这项工作,合肥市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市民政局细化了工作措施,形成了“机关社区食堂+养老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养老助餐”“智慧+养老助餐”等八种养老助餐形式,便于全市老人就近享受养老助餐服务。此外,全市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按照60—69周岁、70—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每月分别发放100元、150元、200元就餐补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