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晒“成绩单”: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
示范区三年形成制度创新112项
■本报记者 陈抒怡
今年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9项、三年累计112项;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0多亿元;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昨天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试验田”晒出三年建设“成绩单”。
“示范区三年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示范区着力突出制度“含金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制度红利不断释放。在国家长三办推动下,示范区先后已有两批共38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重点地区复制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示范区内,“生态绿”的底色正越擦越亮。三年来,示范区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16个。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通过三年持续推进,将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水质进一步提升。太浦河蓝带计划将在年内完工,全长22公里,工程总面积28.7万平方米,为打造“世界级湖区”夯实基础。
沪苏湖铁路、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等加快实施,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年底前开工……三年间,20个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
“一厅三片”建设同样迈出了坚实步伐,三年推进重点项目18个。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已完工,江南圩田、桑基鱼塘一期项目开工建设。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控详规划获批,复旦大学创新学院落地。吴江高铁科创新城规划已基本稳定,相关配套工程已开工建设。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竹小汇双碳聚落建成启用,浙江大学实验室、祥符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落地。
华源介绍,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互相促进、双轮驱动,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比如,今年7月13号开工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是典型的跨域线性工程,从线路规划批复到上海、苏州、嘉兴三地同步开工,仅用时约一年时间,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制度创新在跨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推进上的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示范区率先探索的持医保卡异地就医免备案、正在推进的妇产科跨区域医联体建设等,让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到示范区全域,放大了公共服务项目的辐射效应,让广大示范区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