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 重大战略。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性不断提高,经济 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中,平衡好发展与 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愈加迫 切。需要明确的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 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上中下游 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根本方针。战略实施 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 华人民共和国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 示,长江经济带 2019 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457 805 亿 元,同比增长 6.9%,占全国比重为 46.2%。区域生态环 境保护效果初显,与 2016 年相比较,2019 年区域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了 12.5%,地表水劣 V 类比例降 至 1.6%,PM2.5 平均浓度减少了 11.9%。然而,作为我 国最大的经济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 11 个省市,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沿江生态环境条件各不相 同,在这样大范围的区域内,解决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 护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此,《长江经济带 :发 展与保护》一书做了有益的探索。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世祥教授、王占岐教授和 郭凯路博士合作撰写的《长江经济带 :发展与保护》,是 一部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的佳作, 于 2020 年 12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 由九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 提出的背景,综述了目前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本书的内 容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第二章详细梳理了长江 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产业集 聚与协调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治理与保 护,“两山”理论与长江大保护等相关理论。第三章介绍 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形成过程和不同阶段的政策重点。 第四章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包括农业 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及社会发展等几个方面。第五章 则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包 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利用和突出的环境问 题。第六章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政策及其实 施情况评价。第七章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 不同的特点及政策分析。第八章则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 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优化体制机制的建议。第 九章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进行未来展望。全书详细 梳理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 现状,并在典型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 建议,十分有益于启发人们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思考,为新时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下研究流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具体 而言,该书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该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是梳 理流域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及相关理论,主要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和区域协调发展 理论。二是资源环境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相关理 论,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是“两山”理论与长江大保护,重点梳理了“两山”理论 的提出与发展、“两山”理论的核心内涵、运用“两山”理 论指导长江大保护。就现实需求而言,理论与实践表明, 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构成各具特色的区 域经济,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开发和合理产业布局构成 具有竞争力的流域经济,因此长江经济带战略对于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长江经济带的未来而言, 应充分考虑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借鉴国内外流域治理与保护经验的基础上,践行“两 山”理论,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体制机制的 建立健全。
(2)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形成与发展保护现状。长江 经济带战略经历了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战略起点、90 年代的酝酿发酵、21 世纪的成熟到新时代的转型发展大致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 展条件。了解和掌握长江经济带战略演变过程有助于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长江经济带政策走向及发展趋 势。“长江经济带的本质是要发展,经济增长对于沿江 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作者运用翔实的资料和 数据分析,论述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自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作者指出,长江经济带是 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潜力最大、可开发规模最大、 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已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城 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核心增长极的核 心发展轴,成为承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带。同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土地、矿产、能源 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更加注重自 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传统模式下,长江经济带 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 废弃物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
(3)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政策及其效果。作者系 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就长江经济带出台 的相关政策,并分析指出,国家层面政策制定主要关注 长江全流域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顶层设计,统 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保护的有机统一,引导沿线各 省市既关注局部又放眼整体。就省级层面而言,对比各 省市出台的与长江经济带相关的政策,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各省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环境情况制定的符 合本省市实际的政策。纵观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 施情况,结合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积极 变化,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政策取得了巨 大的成效。结合流域水资源特点、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差 异化的发展目标与保护任务,长江经济带所属的 11 个 省市的政策及实践情况各不相同。上游的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普 遍面临经济环保双重压力,在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下 其政策偏向于保护。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在流域自 然和人文特性方面具有过渡性和折中性,经济社会发展 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 题较为严重,因此其政策偏向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保护。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工业化和城镇 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强,面临资源贫乏、工业污染严 重等问题,因此其政策偏向于高质量发展。
作者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北长江经 济带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中游省份, 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兼有上下游的特点,各方面 都处于中间地位,既迫切需要解决发展问题又需要兼顾 严峻的保护任务。湖北是粮食主产区,处于工业化中后 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资源环境压力大,在发展与保 护二者统一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政策建议。该书的最后 一章是对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与保护的构想。当前,长 江经济带面临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资源环境“超载”、 共抓大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长江经济 带应立足于整合全流域资源,强调以大保护为前提的沿 江各省市协调发展,依托沿江三大城市群辐射和带动全 流域多点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沿江各 省市结合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开 展政策创新试点,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通过《长江经济带 :发展与保护》一书,读者可以 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生态保护是我们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而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始终要靠发展解决。长 期以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可 持续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课题,大江大河治 理和流域经济发展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性难题。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成功实施将是破解这道难题的中国 方案。总体看来,该书充分地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区域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相融合,主题紧紧围绕了“在 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条主线,深刻地阐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提供了科学、 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