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发布的城市GDP排名来看,上海以4.46万亿排名榜首,北京4.16万亿排名第二,深圳3.23万亿排在第三位,京沪深这三大经济强市代表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如果仅从经济总量来看,无疑上海、北京4万亿+的水平强了深圳3万亿+一个档次。但时代在变,以GDP论英雄,正在沦为过去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之间经济较量、科技博弈日益白热化,区域竞争早已从传统的规模、体量之争,转变而成核心竞争力之争。谁是中国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谁是我国经济含金量最高的城市?
下面我们从五个角度来分析:
一、地均GDP 顾名思义就是每平方公里产出GDP
2022年深圳以1997平方公里的面积,创造出3.23万亿的GDP,每平方公里产出GDP高达16.22亿,是第二名上海7.04亿的两倍多,是北京2.54亿的近七倍,论经济密度深圳遥遥领先。
二、专利密度 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科技创新无疑是第一位的。衡量科技创新的指标有很多,但最直观、最具可比性也最能衡量科研成效的,无疑是专利密度,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正因为专利密度如此重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将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成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2年,全国平均专利密度约为29件,而位居前列的北京、深圳分别是全国的7.5倍、4.6倍,作为TOP10守门员的无锡也达到全国的2倍,可见大城市的科技创新效应之强。众所周知,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这其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少,但含金量最高,与专利质量、研发投入、企业竞争力、产业地位、城市竞争力呈现正相关关系。凡是专利密度高的地方,要么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众多,要么高新企业云集,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凸显了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作为创新主力的发展格局。
北京和深圳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北京的科技创新主要来自于高校及科研机构,而深圳则以企业为主力。根据统计,深圳95 %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来自于企业,而北京近4成来自企业及高校的贡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新模式,决定了两个城市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从统计数据来看,抛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数量,深圳企业的发明专利密度是最高的,也直观的反映了深圳经济的活跃度和创新强度。
三、企业密度 就是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的数量
专利密度指向的是科技创新能力,而企业家密度反映的则是市场活力。这两年,“稳市场主体”一直都是政策导向所在。高层更进一步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市场主体由企业、个体工商户构成。目前,全国市场主体超过1.6亿户,其中企业突破5000万户,为市场主体中的佼佼者。大疫三年即将终结,拼经济成为全民共识,数千万家企业,正是搞经济的主力。以每千人企业数量来衡量,TOP5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北京。TOP5城市企业数量合计占了全国的1/5强,TOP20城市企业总量占全国比重更是高达40 %所在。不仅是广义的企业总量,代表企业综合实力的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等,几乎高度集中在大城市。这其中,企业家密度最高的深圳,平均每7个人就有一个老板,可以说遍地都是企业,市场活力可见一斑。
四、龙头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拥有量
从榜单上看,北京以54家遥遥领先,但北京拥有首都光环,集中了全国一多半的国企,上榜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央企、国企居多,民营企业只有小米、京东上榜,上海也是央企国企占大头。可以说北京、上海作为央企、国企的大本营,发挥着经济压舱石是作用。
深圳以10家排在第三位,其中8家是民营企业。深圳之独特,一方面在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整个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与北上广相比,深圳过于“年轻”,没有传统名校,也没有多少大型科研机构,几乎所有的科技创新靠的都是企业。另一方面,大型科技企业,在区域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根据榜单,华为、腾讯、OPPO、vivo、格力、小米、联想、比亚迪、百度、方太等企业跻身前十。这10家企业,6家来自广东,而前五全部由广东企业垄断,而深圳企业又霸榜TOP2。事实上,这些企业不仅国内专利稳居前列,在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中同样表现突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据,在TOP50企业中,中国企业共有12家,而深圳一地就占了7家。
五、企业影响力及对全国产业链的带动强度 就企业影响力来讲,说华为和比亚迪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应该不会有人反对。论对全国产业链的带动,华为的通讯产业链、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深深扎根在各大城市,华为的昆仑玻璃、北斗通信功能更是行业先行者,在新能源汽车热销浪潮下,比亚迪一口气在西安、长沙、郑州、济南、合肥、常州等城市布局十大生产基地,带动超万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以上五个纬度,我们可以看出,论经济密度、科技创新强度、企业密度、经济活力及竞争力,深圳不愧是我们的创新、创造先行示范区,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是我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的发动机。而北京、上海作为国企、央企重地,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