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兴探索科创金融改革

2023年04月10日 10阅读 来源:瞭望 2023年第12期

➤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嘉兴市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科创金融综合服务机制

浙江省嘉兴市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嘉兴将深化科创金融改革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科技创新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11月,嘉兴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入选全国首个跨省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打造全产业链的科创金融组织体系

科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其高风险、高成长的发展模式,以及缺抵押、缺担保的融资特点,需要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嘉兴通过设立专营机构、搭建基金平台、强化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形成了覆盖银行、保险、基金、担保等全产业链的科创金融生态圈。

发展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开展科技支行试点,创新推出“CCEI”(业务专注度、服务便利度、人员有效性、考核独立性)科创金融专营机构评估引导指标体系,评定科技支行11家。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292.51亿元,同比增长17.13 %。

搭建科创基金发展平台。科创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企业,需要天使基金、创业基金等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2012年,嘉兴规划建立了全国首个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搭建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测服务平台和“基金小镇生态圈”,实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和投融资服务的双提升。截至2022年末,南湖基金小镇累计落地基金10395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9万亿元,基金小镇投融圈累计服务企业1169家次,对接资本260.5亿元。

完善融资担保增信体系。针对科创企业缺抵押、缺担保问题,大力推进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成立了专注服务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嘉兴市小微企业信保基金,总规模达到13亿元,将传统直接保证模式转变为间接保证为主的新型银保合作模式,企业融资担保获批时间缩短到3个工作日以内,平均融资担保费率下降到0.8 %以下。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达到165.4亿元,其中科创企业在保余额占比接近30 %。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机制

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嘉兴市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科创金融综合服务机制。

建立科创企业分层培育机制。与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合作,创新搭建嘉兴科创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科创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提出科创企业指标认定体系,按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进行动态培育管理。截至2022年末,入库企业总数8390家,其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占比超过40 %。

搭建科创金融线下服务平台。针对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特点,抢抓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机遇,与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共建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科创金融(资本市场)服务工作站,形成“中心+园区+工作站”的服务网络,推动资本市场普惠服务向中小企业延伸。汇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专业人才,建立金融顾问服务机制。2022年,全市96名金融顾问共组建157个金融顾问团队,累计走访科创企业9592家次,解决问题3041个,落实融资金额318.7亿元。

加快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创企业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快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2年末,全市已建立了涵盖31家金融机构的66款科创金融产品库,科创企业信用贷款余额373.24亿元,同比增长38.52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91.69 %。以嘉兴银行为试点,建立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嘉兴)实验平台,汇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风投机构、产业园区、政府平台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投贷联动等业务创新。截至2022年末,嘉兴银行通过投贷联动已服务企业50余家次。

着力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组织开展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创新推出“三个1000万”的支持政策,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中心暨科创助力板总部服务基地相继落地嘉兴,鼓励科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22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1家,列全省第2、全国第10,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80家,列全省第4。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2022年,全市A股上市公司累计完成再融资170.49亿元,累计完成并购35.82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107.77亿元,三项均列全省第3。

探索全过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创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嘉兴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深化科创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从2003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嘉兴开始,嘉兴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相继引进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批大院名校,累计共建创新载体400余家。全市依托创新载体参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个,承担国家级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06项。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嘉兴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2022年,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92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85.6亿元,列全省第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0.5 %,列全省第2。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建设,实现了规上工业百强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424.2亿元,列全省第3。

加强创新人才引育。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嘉兴将创新人才引育作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工作,深入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出台《关于更高质量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连续4年省市共办“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连续5年举办“嘉兴人才日”,营智环境更为优越。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龙头,积极推广“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探索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发起组建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持续推进科创路演,畅通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渠道。2022年,共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79场。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出资参与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基金等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持续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力度。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30.31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988.09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