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江苏正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家门口,持续守好“家门口”的幸福。
江苏台记者郭奉铭:基层党委政府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第一个窗口,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围绕老百姓的身边事,当地不断推动综合治理、司法、公安、民政等力量深度融合,让“多头办”改“一次办”,使“多项事”变“一件事”。
一个窗口前,淮安市民曹女士正在为二胎宝宝办理出生后所需的证件。令她欣喜的是,短短的10分钟,她就办理好了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社会保障卡申领等5个事项。
曹女士回忆道,当初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办理这些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要重复交一大堆材料。所以这一次,曹女士就请了一天的假,结果在家门口这么快就办好了。曹女士坦言,本来以为是甜蜜的负担,现在是满满幸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年来,江苏持续向基层放权赋能,通过“一件事”综合受理等举措,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重复咨询、频繁跑腿等“痛点”问题。以长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例,2021年时这里仅能办理19个事项,现在能就近办理车驾管、法律服务,甚至是开庭调解矛盾纠纷等上百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江苏还将管理和服务落实到神经末梢,细化到最小单元,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作用,收集民情民意,代办服务,让社区里行动不便的居民、老人也能享受到全方位便捷的为民服务。
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姚岚说,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日常就会多问一句、多想一点、多走一步。比如说换了名字,可以同步给他办理驾照、社保卡等证件更换。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和全过程的服务。
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还体现在化解矛盾、消弭纠纷上。日常生活中,群众产生的矛盾纠纷,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如果轻易放过,很可能会逐步变成大冲突。为此,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推进精细管理。
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主任、大数据管理局局长李俊介绍,在数据汇聚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多维数据建模分析,及时感知社会治理风险,交办处置。
前不久,家住南通文峰街道的皇甫女士因为房屋渗水问题与物业沟通未果,发生争吵,于是向110报警反映。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的调度下,有关部门在不到5分钟内就迅速接到线索。半个小时内,属地民警、街道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实地走访,上传现场信息。考虑到同一小区可能存在共性问题,相关部门迅速对物业进行约谈、商讨解决方案,很快解决了市民的“烦心事”。而在过去,这类“非警务警情”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对接管理部门,存在矛盾扩大的可能。
南通市文峰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任紫阳说,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综合执法,实现居民诉求及时对接、居民诉求有效解决、居民问题办结反馈。与此同时,各网格中的群众上传线索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执法前置。
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治安警察大队大队长黄宇亮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机制下,部门联动处置职责更加清晰、流程更加规范,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记者从省委政法委获悉,得益于各地打造出了一系列群众受益、人民满意的社会治理好项目、好品牌,2022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到99.2 %,创历史新高,有超95 %的矛盾纠纷都能在乡镇(街道)以下得到化解。在持续推动资源下沉的同时,今年,江苏还将在400个乡镇(街道)推行远程公证服务、新建500个法律援助站点、完善农民工讨薪案件检察支持机制等10件实事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奉铭 章斌炜 王鹏 周雷 陈志斌 王振捷 淮安台 南通中心站 编辑/胡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