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保山: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2023年05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云南日报

“目前,全市76个乡镇(街道)建成综合文化站7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50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3647个,达标率全省第一,实现市、县、乡、村、自然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近年来,保山市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文化供给,提高服务效能,着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2022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复核中,保山市被评为优秀等次。

保山市将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理念,增强空间的艺术效果、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在隆阳区,保山市将“永子文化”有机融入中心城市地标性建筑永昌阁,打造保山历史文化与城市建筑风貌交汇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了网友打卡的热门之地。各县(市)以繁荣群众文化为着力点,将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先后建成施甸县青牛白马广场、腾越文化广场、龙陵县龙山湖公园、昌宁县茶韵公园等一批特色鲜明、活动承载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公共文化空间。

2022年,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永昌阁、隆阳区芒宽文化站被评为云南“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被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旅游融合国家试点。

为积极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式、运营机制、空间功能、沉浸体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保山市将全民阅读示范点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以“喜马拉雅”平台为依托,打造了5个“有声书报刊亭”,提供5000多种电子图书资源。群众扫码即可获取,真正实现“无门槛”阅读。

同时,保山市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合力培育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品牌,着力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目前,保山市文旅部门联合新鸥鹏集团、保山中咖等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功打造了腾冲东山书院,隆阳区中咖书院、东麓书院,施甸县善洲书屋、“东篱风语”图书角等9个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晓东书店等5个市级“最美阅读空间”。

保山市还采取“订单管理”“个性配送”等文化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供需的精准度。目前,全市30个农家书屋率先引入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馆外服务点的总分馆制体系,积极推行“百姓点单”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农家书屋出版物配备的针对性、适用性、可读性,助推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明“加油站”。

2022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群众200余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00多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200多场、送戏下乡和戏曲进乡村529场,创演节目3026个,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

为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转变,保山市以建成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依托,全面拓展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文化圈。龙陵县龙江文化站等4家单位先后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隆阳区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最美十大基层图书馆”,腾冲市腾越镇绮罗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图书馆”,金鸡乡、固东镇被评为“云南民族艺术之乡”。

保山市还积极搭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程、全链的数字化平台,拓展活态、互动的智能化空间,积极开展线上数字阅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献展阅、讲座培训等活动,着力构建网上和指尖上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多终端、多渠道、多维度”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22年,保山市在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共发布活动136场,预约配送112场,线上服务33.07万人次,上传数字视频资源时长30.08小时,累计发布信息1105条,发布志愿活动信息23场,活动直播12场次。(李建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