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都:最大增量背后的“关键变量”

2023年07月20日 10阅读 来源:瞭望 2023年第25期

➤成都在便利的生活、舒适的居住、可接受的成本和未来的发展机会之间,努力为超68万新落户青年人才寻找最优解

➤“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最难的便是解决从单一产线的人才需求,到需要适应多个产线的人才需求的问题,除了公司管理培训体系的完善外,离不开成都越来越健全的人才政策的支持,让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

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名“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近年来,成都新落户青年人才超68万人,也让这座中国西部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印上了多个与“引才”相关的新名片。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以丰富的人才政策,形成磁场,聚合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创新迭代人才政策抓住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

“凤凰非梧桐不栖”,城市竞争愈发激烈,招才引智“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座城市吸引人才,要发挥独特的优势,拿出“看家本领”。

近年来,成都主动融入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在招财引智中,成都使出的“关键一招”便是以丰富多元的人才政策和品牌化人才服务,为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和机遇。

创新人才战略,通过政策牵引,构筑人才事业平台。从2017年率先推出“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新政”1.0版,到围绕科技创新的“人才新政”2.0版,如今成都“人才新政”已经迭代到了3.0版本,提出“支持用人主体评价人才”等20条创新措施,填补博士后、产业教授等方面支持政策空白。

塑造“蓉漂”品牌,树起人才新风向标。4月28日,成都举行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为主题的2023“蓉漂人才日”高峰荟活动。活动中,天府实验室“张榜”发布406个岗位招揽全球英才,发布岗位需求人数达3092人的成都市博士后机会清单。

成都“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获批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城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突破100万人,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创造创业就业机会,成都持续打造“蓉漂”人才品牌,牵引提升人才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创新创造策源力和城市人才聚合力。

截至目前,成都“蓉漂人才荟”已经赴海内外重点城市举办了近900场次招才引智活动,签约近20万人。成都市委组织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已达622.32万人,其中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5417人。

打造幸福宜居高地创造美好生活“叠加效应”

连续十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提起成都,总能听到“快工作,慢生活”“下午喝盖碗茶”“下班吃个火锅”等与安逸生活相关的形容,也有“天府绿道骑行”等新潮的生活标签。高品质宜居生活一直是成都吸引人才的最大优势之一。

晚上6点,29岁的吴东按时打卡下班,仅用6分钟时间,他便可以回到租住的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如此短的通勤距离,给这个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

作为一名从事芯片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2019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他便选择来到成都工作。“成都是一座非常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对半导体产业更有重点的布局。”吴东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促使吴东选择成都的原因,还有这里烟火气十足的生活,首先体现在居住环境上。

作为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的首批住户,入住仅一周多,他便被全租赁青年社区的氛围所感染。这个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社区由多栋外观时尚的住宅和商业楼宇围合而成,不仅提供了840套独立公寓,公寓楼下还配备了独立图书馆、厨房、篮球场、健身房、办公区等公共空间,走出小区不远还有2家大型商场和3条地铁线。

“据统计,成都的平均租房时长约7年。对于新到成都的年轻人来说,能租到一套物美价廉的房子,会让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初期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成都天投集团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店长唐彪说:“在我们社区,年轻人以最低不到2000元的价格就能租到房,还能使用各种公共空间,参加我们组织的各类社交活动。”

唐彪告诉记者,项目推出不到两周,便已有川藏铁路中心、中铁一局、北航等数十家部门、企业、学校,以及上百位个人客户前来走访。“多家前来走访的附近大型企业,提出希望整层租用给青年员工当宿舍。”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高品质的大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招引落户的企业解决员工住房和职住平衡问题。”唐彪说。

和吴东做出同样选择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成都在便利的生活、舒适的居住、可接受的成本和未来的发展机会之间,努力为超68万新落户青年人才寻找最优解。

截至目前,成都已建设青年人才驿站26个,累计接待青年大学生入住超8万人次;累计筹建人才公寓9.9万套、供应4.8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2.7万余套(间);解决3万余名新市民和新青年的住房难题。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造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舒适安逸的城市形象背后,成都不断释放的创新活力和蓬勃向上的发展动力,是吸引天下人才来蓉安居乐业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而最核心的创新人才是产业人才。”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建谈到,成都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招才引才,推进平台育才,引育科技创新人才。

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支由全球领军人才和博士、硕士组成的2000多人的科研队伍,成了企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石。1994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药学专业的曾立军如今已经是一条新生产管理线的负责人。“进入公司后,我深入生产研发一线学习,从研发到生产各个环节都有年轻人的舞台,让我们在大学习得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充足的用武之地。”曾立军告诉记者,公司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青年人才在公司快速成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依托产业聚集人才,围绕产业服务人才,为了解决好“企业最想要什么,企业最想干什么”的问题,成都通过统筹全市资源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

2016年,在美国硅谷发展的潘思铭受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邀请回国来到成都考察。在看到成都拥有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后,他便在四川天府新区开始围绕无线充电技术创业。“创业开始,我们就体会到了成都对创新团队的关怀,天府新区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和办公场地,还解决了人才安家、落户、读书等问题。”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琦说。

汤琦告诉记者,从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到转型为无线充电芯片研发设计公司,到如今涉足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电源管理芯片的多品类模拟IC设计公司,公司规模从20人增长到近400人,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最难的便是解决从单一产线的人才需求,到需要适应多个产线的人才需求的问题。除了公司管理培训体系的完善外,也离不开成都越来越健全的人才政策的支持,让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

“作为新市民,房子和孩子的教育本来是个棘手难题,但在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如今我在公司附近以低廉的价格租到了人才公寓,孩子也进入了附近的科学城幼儿园,为事业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测试开发经理张春海说。

如今的成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累计达1.15万家、8645家、202家,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新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17家。

成都市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面向下一个5年,成都继续锚定人才对创新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 %以上,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