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2023年08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近日,人民网“一带一路  大道同行”大型跨国融媒体报道活动走进云南。报道团队深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实地探访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成效与亮点。期间,昆明市副市长戴惠明就昆明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加快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等内容接受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的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枢纽。十年来,昆明是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戴惠明: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速拓宽大通道、深化大通关、构建大平台、做优大环境,增强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影响力、金融服务力、创新带动力、人文亲和力,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

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以昆明为中心的“七出省、五出境”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初步形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16个,居全国首位,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2022年昆明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管理“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下称磨憨—磨丁合作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新边民互市场正式投入运营。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显现,2023年4月13日起首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老挝万象实现朝发夕至;“铁路快通”模式顺利运行,磨憨出入境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30分;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997.41亿元人民币,增长16.4%,与东盟国家贸易额实现368.6亿元人民币,增长26.2%。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逐步形成,主动对接RCEP等国际贸易制度规则,同59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32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在昆投资,共设立外资企业255家,实际投资34114万美元。

人民网:托管磨憨后,昆明迎来哪些发展机遇?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有哪些积极作用?

戴惠明:昆明和磨憨,一个是省会城市,一个是边境口岸,分别位于中老铁路国内段两个节点。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昆明托管磨憨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我们加速磨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便利通关服务功能,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区域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进而实现货物聚集、贸易发展、产业集聚。

其次,通过推动磨憨磨丁协同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中老双方优势,实现双方发展要素互补,深化产业合作,共同打造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区,实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

最后,托管磨憨后,一根扁担挑两头,磨憨不仅自身有合作区的优惠政策,还可以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向磨憨加速汇集。

托管磨憨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昆明高标准打造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立足于抢抓“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RCEP区域发展格局,将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中南半岛的国际口岸枢纽。

二是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入选“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支撑枢纽大规模干线运输组织功能、多式联运服务功能、跨境运输、冷链物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中老铁路开通支撑陆海新通道效果显著。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2022年7月万象南站换装场建成投入使用,中老铁路与泰国铁路实现无缝连接。2023年2月,首趟“中老泰”货运专列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驶向泰国曼谷。目前,磨憨出入境货物通关时间由运营初期的平均40小时压缩至5小时,在“铁路快通”模式下2小时30分即可完成。沿线产业快速发展。昆明正积极推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跨境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带动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