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坪坝:“后巷经济”赋能消费 城市小巷更“好逛”

2023年09月1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沙坪坝区通过全面梳理盘活老街巷,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统筹好形态、业态、文态、神态,在用好历史文化的同时,推动场景打造由目视往心里走、往记忆走,城市“后巷”不仅好看,还变得更“好逛”。

多元业态融合 打破“熟悉的风景”

这个暑假,磁器口古镇每天客流不断。近年来,通过加快营造消费新场景,提升空间利用质效,发展城市“后巷经济”,磁器口古镇的内涵和视觉层次得到不断丰富,只要稍稍走出长长的石板路,就能在古色古香的老街区背后找到高品质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今年的五一假期,磁器口“后浪”片区紧贴当下时尚的社交潮流,推动个体特色形成整体氛围。坚持差异化经营,一些“后巷经济”的新业态不仅更吸引人,还往心里走、往记忆走。

“花坞”是一个以美术展览、文创衍生、音乐现场、戏剧表演、轻食畅饮为一体的复合业态。位置虽说不在磁器口古镇的主干道上,但是每天前来这里打卡休憩的游客络绎不绝。之所以能在背街小巷中吸引到大家注意力,“花坞”的文化创意推荐官董海燕介绍,这里的每一个消费产品,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故事属性。

“要有别于其它店铺或者同质性的业态,我们坚持在文化创意上下功夫,从满足消费者味觉到赋予人文意义,打造一些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产品。”董海燕介绍,依托磁器口青年友好街区所打响的“青春之城”文化品牌,花坞的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

这里的创始人们坚持用内容为产品赋能,利用文字的力量把花坞的精神传递给消费者,让青年人可以和花坞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链接。到了夜晚,则围绕人物交往属性,打造具有专属标签的特色消费套餐。

如今,城市“后巷”的商铺中,白天充满着奇思妙想,夜晚也能热闹非凡。同样在磁器口“后街”,“蜚声live   House”以多种音乐类型满足不同的音乐群体。负责人李春香介绍,今年以来,这里已经连续举办了40多场专业性主题音乐演出。“我们的演出内容主要是国内乐队、嘻哈、民谣、偶像团体等,以精神产品消费为主,突出音乐文化,受众的针对性很强。”

而这样一种新兴业态,也带动起了古镇“夜经济”的发展。通过与周边商铺的多业态联动,从玩景区、品美食到听音乐、住民宿,多家商铺的营业时间得到延长,为后街增添许多差异化内容,消费活力持续提升。

打好“组合拳” 让“后巷经济”更“出圈”

磁器口“后街”的打造,是沙坪坝区发展“后巷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做好商圈、景区客流的分流和引流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商家投资,并结合“青春之城”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业态,全区先后推出了多个漫延式、体验式的消费新场景。

结合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工程,配合主街提升商圈能级、规模和辐射范围。完成覃家岗街道、沙坪坝街道、渝碚路街道等第一批“城市后巷”消费新场景的打造。同时,根据街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外摆区域,加强对公共空间的利用,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推动“后巷经济”发展,沙坪坝区让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协同发力。在背街小巷的挖掘利用上,遵循“一街区一特色”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强化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塑造,培育“城市后巷”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优化业态、促销引流上,搭建政企商三方招商平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扩大区域品牌,让街区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在服务上,集成服务“套餐”,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沙坪坝区发展新机遇。

沙坪坝区在推动“后巷经济”发展,提升街区调性上,还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动员广大青年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城市后巷”打造,让青年既是城市“新消费场景”的受益者,更是引导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张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