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领域推进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落实,筛选出废弃果蔬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切实帮助当地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
昆明市通过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与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种植业—沼气—有机肥料—生物有机种植”的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让农业废弃物中的营养元素回归农业生产系统,提高田地生产能力和持续耕作能力,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以位于晋宁的生物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20年3月建成并试运营,项目年处理蔬菜废弃物36.5万吨,年产固体有机肥1.6万吨,沼液肥32.638万吨,沼气803万m³,沼气提纯后年产生物天然气438万m³。
昆明市积极构建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采用村企合作方式推动项目实施,实现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位于昆明市晋宁区的日处理3000吨农业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企业占股55 %,项目所在地晋宁区晋城街道富有村村民占股45 %。此项目年均实现8100万元的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后,项目年均创利润1531.64万元,晋城镇富有村村民占股45 %,分红689.2万元。
围绕环境卫生整治、粪污处理、产业联动等方式,昆明市探索了一条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嵩明县五条沟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前三期的建设,形成了种植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昆明市把岗位搬到村民“家门口”,实现村民就地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嵩明县五条沟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与嵩明县小街镇169户脱贫户638人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利用技术指导、就业帮扶、肥料补助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稳收增收。五条沟村村集体公司在项目耕种牧草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780亩村民土地流转,还雇佣村民以每日结算工钱的方式参与劳作,群众参与1288余人次,支付人工费用15.456万元。(陈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