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长周期规律

2023年1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科协2023-1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活动方式,反映着研究对象本质及其规律的动态、演化知识体系。科学发展与时间和空间从不是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受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共同制约。正如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中存在大国的兴衰,科学的不平衡发展中则存在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195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J·D·Bernal,1901-1971)在《历史上的科学》中首先提出科学活动中心的概念,并描绘了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概貌。贝尔纳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不平衡的。在几个迅速进展的时期之后,有更长的停顿时期甚至衰颓时期。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和我国学者赵红州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情况分别做了定量分析,给出了有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成为科学活动中心的明确结论。

汤浅认为,科学活跃时期比起每一个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就如同玫瑰花和少女很容易丧失自己的青春一样。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比起每一个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赵红州认为,科学中心的转移周期为80年左右。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都是古代科学活动的活跃点。希腊继承了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这个令人惊叹的前进运动还没等到古典时代城邦国家的衰亡就已告终。第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意大利(1540-1610年),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巨人”的产生,以达·芬奇和伽利略为代表的意大利科学家开创了实验科学传统,使自然科学脱离神学,又随着教会把布鲁诺送上火刑柱(1600年)而衰落。第二个科学活动中心在英国(1660-1730年),皇家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布拉德雷,瓦利斯、哈克等一大批科学家。在1660-1730年间,英国共有60余名杰出的科学家,约占当时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他们的科学成果占总数的40%。《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认为是近代科学臻于成熟的里程碑。法国科学的全盛时期在百科全书时代和拿破仑一世时期。1792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建立了国家的综合教育体制,此后便有了专职的科学家,为世界贡献了以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出色的工程师。德国科学的兴隆随着柏林大学的成立(1809年)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结束,绵延110年。德国最早开启了由国家组织科学研究。德国建立了“国立物理研究所”“国立化工研究所”“国立机械研究所”等,科学发展起步虽晚,但依托基础扎实、训练严格的科技队伍取得了许多科技突破,并对英美科技界产生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到美国。直到19世纪后期,美国才告别单纯技术引进,进入本国专利技术突飞猛进的阶段。一战后,美国作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走上科技全面发展路径,并趁希特勒排犹之际大量引进爱因斯坦、弗兰克、费米等人才,为美国科学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特别是,美国建立形成了独特的科研体制,运用系统科学成果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曼哈顿工程”开启了“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大科学时代,迄今在诸多领域仍居于优势地位。

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展现出当多重有利条件具备时,科技奋起国家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的无限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未来世界科技中心将不只一个,而是呈现出多中心并进、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