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赫章:“丝路兴蚕”兴文化 带动增收促振兴

2023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赫章县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振兴蚕桑文化,发展蚕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进贵州省赫章经济开发区野马川园区,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的蚕桑文化气息;公司的展厅里,各类丝织产品让人感受到极具诱惑力的丝绸魅力。

“蚕桑产业是增收的一个渠道,也是蚕桑文化的一个载体。我选择赫章作为公司发展地,一方面是赫章生态环境好,蚕桑不受污染,产出的蚕茧蚕丝品质好、质量高;另一方面,也想让中国几千年的蚕桑文化在赫章、毕节,乃至贵州得以传承、发展;同时让蚕桑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给赫章人民带来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红利。”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强说。

时下,赫章各地新一轮蚕茧已采收完毕,该公司正在全力以赴生产。在蚕茧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缫好的蚕丝进行浸水、换液、找断头、称重,然后将处理好的蚕丝入库,忙得不亦乐乎;在蚕丝被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蚕丝被制造的拉絮环节,把一个个蚕丝绵兜慢慢拉开,再一层层重叠起来做成被胎。做好的蚕丝被、蚕丝棉服等整齐地摆放在成品展厅。

该公司员工秦海连说:“我来这厂半年多,主要负责称丝、称重、计算丝量、找断头之类的工作,我的工资在3000元到3500元之间。”为切实带动赫章蚕桑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持续增收,该公司拓展思路,以合作社形式与可乐、六曲河、威奢等乡镇合作,直接向当地蚕农签订蚕茧收购合同,确保蚕农的蚕茧销售,保证了蚕农的利益。“我们直接跟农户收购蚕茧,签订收购合同,合同上有公司的最低收购价,当市场收购价低于我公司的最低收购价时,我们就按合同最低收购价收购蚕茧,当市场收购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我们就按市场收购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户的收入。”该公司人事部主管吴学超说。

据了解,在该公司的带动下,赫章县可乐、威奢、辅处、罗州、六曲河等乡镇已形成桑蚕种养规模,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蚕桑基地务工等形式共享发展红利。“我们公司生产的生丝与丝绵被得到了浙江花神、上海水晶家纺等多家企业的认可,并签订了长期合作订单。除与国内企业合作外,我们还把产品出口到欧美。为了确保完成生产订单,我们必须满员用工。目前,在我们公司就业的员工有110多人。截至今年10月底,我们的产值已达到3100万元,预计今年的产值能够达到4000到5000万元。”李惠强说。

“野马川园区的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从蚕桑种植、蚕茧缫丝、蚕丝被加工等,实现了从种植到产品产业链转化,不仅丰富发展传统蚕桑文化,而且助农增收成效明显。”赫章县经开区党工委负责人说。(王永胜、张雪、梅本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