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12月,走进巴南区一品街道乐遥村,一排排温室大棚星罗棋布,棚内光线充足,圆润饱满的红番茄、青绿相间的水果黄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农户们弯腰采摘、分装、运送,忙忙碌碌却又井然有序,从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丰收喜悦。
“我承包的3亩土地在2022年初开展无土化蔬菜试种,亩产高达2000吨,年底盈余10万元以上,开辟了乐遥村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说起乐遥村的设施农业,曾令滨乐开了花。
2022年,曾令滨返乡创业,成立了优蔬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设施农业,主要种植番茄和黄瓜。创业初期,土地流转、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就接踵而至,街道党工委和人大工委了解其情况后从多方面予以支持。
辖区人大代表多次和村“两委”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向村民宣讲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大棚蔬菜发展前景,做群众思路工作,积极调解曾令滨与周边农户的矛盾,帮助其解决大棚建设的土地流转问题。与此同时,人大一品街道工委积极向党工委会汇报建设情况,共同协调,帮助其解决贷款资金问题。
从挖掘地基、外墙搭建、选种育苗、移栽定植,人大代表全程追踪落实,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看着大棚蔬菜基地从一片荒芜到建成落地,内心真是无以言表的喜悦!”一品人大工委主任说。
2023年,为进一步扩大大棚蔬菜产业规模,带动村民参与共同致富,各人大代表在接访选民和入户走访过程中,不断收集广大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的意愿和心声,积极履行职责,通过“代表之家”活动将信息传递给街道党工委。目前,在多方努力下,乐遥村已盘活撂荒地32亩,新修高标准恒温大棚27个,带动就业超过150人,街道大棚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设施农业,技术引领是关键。针对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代表们积极建言,区农委技术人员、街道农服中心干事蹲点指导,采取室内培训和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就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精细化管理等开展培训10多场,培训群众1000多人次,帮助蔬菜种植农户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蔬菜成熟后,乐遥村建立了合作社+经销能人+人大代表的销售模式,与周边市场、超市、饭店建立了稳定供销关系,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为降低蔬菜运输损坏率,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蔬菜品质,人大一品街道工委还协助村居申请资金3万元,用于修缮乐遥村9社长达2公里的农村路。该农村路是大棚基地通往周边镇街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年久失修,表面坑洼不平、常年积水,给村民出行和蔬菜运输造成隐患。截至目前,该农村路已修缮完成80 %,预计将在2023年年底完成路面硬化,有效解决居民和蔬菜“出行难”问题。
接下来,人大一品街道工委将紧紧围绕街道发展重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在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措办实事,强化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不断为街道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贡献人大力量。(陈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