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舒城:打好创建牌 刷新老街颜值

2024年01月08日 10阅读 来源:安徽经济网

在舒城县城南郊,绵延南溪河,清澈如镜,涓涓流淌。这里有古桥、古木,其畔更有留给城市记忆的老街。

老街“不老”。近年来,舒城县龙津桥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治区理念,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持续为老区创建注入动能,擦亮文明底色。

让河水“碧起来”

龙津桥社区位于南溪河南岸。青青南溪河,源远流长,为城市南郊镶上一道“碧水长廊”。为了护好辖区南溪河段,龙津桥社区党总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和辖区党员7人组成的“护河”临时党支部,负责汛期古桥安全和两岸防汛任务,负责常态化卫生保洁,保持碧水长流。

隆冬时节。一大早,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兴东带着其他党员志愿者开始巡河,清理河道垃圾。“今天是冬至,早上气温零下7度,比前几天冷多了。河面也被封冻。”郭兴东说,“我们社区所处河段紧邻南关桥上游,如不及时清理垃圾,化冻后垃圾就会顺水冲向下游。”

为了抓好常态化巡河,社区“护河”临时支部每周五下午开展集中保洁行动。向两岸居民、来往群众宣讲环保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守护“蓝天碧水”。在去年“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期间,龙津桥社区在全区开展“‘河’你一起·共筑绿水长廊”南溪河环保主题宣传,优化居民亲水和乐水空间,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系生态环境。

让老街“新起来”

在舒城县城市社区中,龙津桥社区所辖基本属于老街道、老小区,城市设施基础相对滞后。

“面对现状,我们在全社区发动党员,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郭兴东说,“社区通过支部牵头、党员跟进、居民参与,始终打好文明创建牌,让老街面貌焕然一新。”

“我是党员我带头,垃圾分类我先行”。2023年以来,社区党总支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进小区、进企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和企业员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清理治顽固垃圾和卫生死角,整顿街巷无序乱停、乱堆乱放。先后清理清运各类垃圾30多吨,增白墙体1000多平方米,刷新20多处破旧公益广告,发放1100多份宣传资料,向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秸秆禁烧、烟花爆竹、暖民心、反电诈、双提升等社区治理工作。文明与和谐,点亮了三里街文明巷。

“去年社区干了不少实事。特别是三里街,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整顿乱停车、占道经营,把路也‘整宽’了,整个老街的环境亮堂了不少。大家的心情也好起来。”三里街老居民钟大伯由衷地感慨。

龙津桥社区通过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凝聚创建合力,把党建的“红色力量”转化成文明生态发展的“绿色引擎”,提升了社区创建水平。

让古物“活起来”

龙津桥,是一座石板古桥,位于南溪河“龙眠古渡”处。这里曾是南溪河两岸的交通咽喉,是商贾往来、桥接城乡的重要纽带。现受舒城县重点文物保护。

近年来,龙津桥社区把古桥文物、古树名木保护,作为践行生态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措施和有力保护,让古物“活起来”,让老街“灵动”。

在去年上半年一次驻区共建单位座谈会上。“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深化龙津桥社区文明创建开展讨论。一项重要议事就是商讨古桥保护。”郭兴东说,“我们社区拿出了一个初步养护方案,主题是‘守护古桥   桥见美好’。”保护方案得到了共建单位一致认同。党员志愿者围绕环境卫生和桥梁安全开展常态化“护理”,在桥两端设置混凝土桩,限制超重车辆通行,控制荷载。在节假日加铺木工板、绿地毯,为古桥“减负”。宣传文物保护政策,提高公众对古桥保护的重视。

在三里街,30米高的重阳木古树矗立街东,栉风沐雨守护老街100多年。古树现为舒城县一级保护植物。为了保护好古树,龙津桥社区先后申请县林业部门为古树鉴定身份,实施挂牌。划定古树保护区域,限制人员活动干扰。制定了古树养护计划,定期巡视和检测古树疾病,以便及时防治。优化古树周边环境,栽种合适绿植,引导居民珍爱古树资源。

让文化“火起来”

龙津桥社区坚持文化润民构建和谐社区,坚持文化引领促进社区治理,社区文化发展红红火火、繁荣兴盛。近年来,社区先后投入40多万元,在舒城大市场人员密集、区域宽敞的位置,建成了集休闲健身与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推动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和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上台阶。

“2023年以来,社区先后举办11场次文化演出或宣传活动,每次活动,居民参与率都非常高。丰富的文化活动,确实让老街文化火起来、红起来。”郭兴东表示,“社区坚持文化铸魂引领基层治理,抓好‘老街、古物和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居民对社区文明创建的支持,凝聚了社区有效治理和生态发展合力。”(郭登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