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释城市|人均GDP高的城市有哪些特征?

2024年03月14日 10阅读 来源:澎湃新闻2024-01-07

在上期的解释城市中,笔者介绍了地区生产总值,即GDP相关的一些概念,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钱,除了看经济总盘子,还要看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人均GDP作为衡量生活水平,区域富裕程度的重要变量,一直广受关注。本期解释城市,将重点探讨人均GDP背后的一些规律与特征。

这里有一组国际大都市人均GDP数据,2022年,纽约的人均GDP是12.63万美元,新加坡是8.3万美元,东京是7.8万美元,巴黎是7.5万美元,伦敦是7.71万美元,香港是4.8万美元,上海的人均GDP为2.74万美元。

2022年,中国GDP为18.1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2022年的人均GDP1.28万美元,还处于中等国家收入水平。

那么,一个城市的GDP高,它的人均GDP就一定会高吗?

一、人均GDP,测度区域富裕程度的宏观指标

所谓人均GDP,就是该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规模的比值。在发展经济学中,人均GDP是衡量区域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通常把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作为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各国的经济成长过程也证明了人均GDP在不同的阶段,经济会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人均GDP在3000美元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的巨大动能往往能够推动全社会快速前进。人均GDP到达5000美元时,消费经济开始崛起,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通常会快速发展;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一些高端产业往往能够有一些很好的支撑,比如游艇产业往往就是在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然这时候一些国家也会面临发展困难,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很多经济体的重要课题。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经济的自主性会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话语权慢慢凸显。美国、英国和日本在1980年代前后进入这一阶段,中国是2019年人均GDP正式突破1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先发区域和后发区域在相同的人均GDP阶段上,由于时间差,其经济结构和表现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正如世界银行定期调整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一样。中国2019年人均GDP的1万美元与1980年代欧美国家突破的1万美元也不是等值的。因此,为了方便比较,不变价和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GDP和人均GDP也会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

二、城市的GDP高,人均GDP就会高吗?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一定。从中美城市GDP和人均GDP的前10位城市来看,确实是“不一定”。比如国内GDP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而内地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却是鄂尔多斯,2022年其人均GDP高达25.87万元,是上海(17.99万元)的1.4倍左右。此外,克拉玛依、榆林和海西等城市在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上并不占优势,而由于是资源型城市,资源交易规模大,所以人均GDP能够进入全国前10。而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和南京五座城市不仅GDP总量高,人均GDP总量也高。

美国的情况也相差无几,美国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是纽约都市区,经济总规模已经破2万亿美元,但人均GDP最高的却是得克萨斯州西北部的一个10万人口的小城市米德兰,这座小城市每年约有7000万吨的产油量,是名副其实的美国版“鄂尔多斯”。相似地,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三大都市区不仅经济总规模大,而且人均GDP也是位居美国前10,属于全能型的顶尖国际大都市。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人均GDP最高的城市除了位居首位的资源型城市米德兰,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这三大全能型的顶尖国际大都市。其余几个城市都与“创新”紧密相关,比如人均GDP第二高的圣何塞(被誉为“硅谷之心”)是美国第一大技术创新基地,也是世界级企业苹果、英特尔、谷歌等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人均GDP第8高的波尔德(Boulder,又译博尔德)是美国第二大技术创新基地。人均GDP第3高的普林斯顿因为其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该高等研究院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但是两者合作关系密切)成为全球顶尖科学家集聚之城。西雅图都市区是亚马逊、微软、星巴克以及波音(后搬至芝加哥)的总部基地,是美国的重要产业创新中心。盐湖城也是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健康产业的重要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如果说城市的经济总量,拼人口规模尚且可行;而要拼人均GDP,要么有独特的资源,要么有显著的创新能力。

表1 2022年中国大陆城市中GDP最高和人均GDP最高的10座城市

8224c852-d00d-4d36-9cd4-aa290faa0451.png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城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2 2022年美国城市中GDP最高和人均GDP最高的10座都市区


10170762-7739-41f5-b278-47b6eb3ed416.png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整理

抛开前10位城市的典型性,如果从更加一般意义上去看,城市的经济总量高与人均经济量高之间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比如以中国内陆的337个城市(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为例,2022年这些城市的GDP与人均GDP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相关性(图1),其相关性可以达到0.37。这也不难理解,在标度律相关的专栏中,笔者曾经介绍过GDP作为经济社会指标具有显著人口超线性关系,即1+1>2的效应,假设1个人单独从事生产活动会产生1万元的GDP,2个人合作生产就会产生超过2万元的GDP,人口规模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往往成倍上升。由此,大城市中一个人产生的GDP边际效应就会明显提高。因此,经济总量高的大城市还是有相当的可能性人均经济总量也会高。


9eafdf74-261a-450e-b0a1-795d9dcb868c.png

三、人均GDP不是人均收入,从做蛋糕到分蛋糕的过程

近年来,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性组织越来越关注人均国民总收入(即GNI  per capita Gross National  Income),比如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原来采用人均GDP作为其三大成分之一(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的生活水平测度。但从2010年开始,他们认为,人均国民收入更能代表生活水平,从而替换了原来的人均GDP指标。人均GDP高的城市其实并不代表人均收入就高,生活水平就好。比如,前面提到的鄂尔多斯作为中国内陆的人均GDP第一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303元,不到人均GDP的19 %;而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占到了人均GDP的44 %,所以,普通人明显感觉到上海的生活水平要高于鄂尔多斯。

人均GDP本质上是每个人劳动产生的经济量,而人均收入则是个人从劳动中取得的报酬,前者是在做蛋糕,后者是在分蛋糕。要知道,做蛋糕是每个人都在做,分蛋糕的过程不仅有每个人在分,还有政府(表现为税收等形式)、企业(表现为企业利润等形式)等一些组织参与分蛋糕。因此,一般情况下,人均收入明显低于人均GDP,两者的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从整个经济大盘中分得的红利,体现社会分配的规则秩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