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近年来,上海浦东致力于推动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江苏苏州加快量子科技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四川成都将算力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多地聚焦未来产业,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不断催生新领域新业态新赛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成都——扩展算力基础设施应用
走进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数不清的玻璃酒瓶产品经过检测后进入传送带。
“能实现快速检测,得益于玻璃酒瓶缺陷检测一体机。”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会斌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自动识别,检测既精准又高效。
“一体机的高效运行,又离不开成都智算中心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四川数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廖强说,强大的算力使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能更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
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2022年5月,由成都高新区、郫都区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运营的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作为公共算力服务提供方,中心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的“智能大脑”。
“成都智算中心首期提供总计300P的人工智能算力,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的算力。”成都智算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梁爽介绍,中心与120余家企业合作,在超大城市智能治理、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场景形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40余个。
智算中心不仅提供安全可靠的普惠算力服务,还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针对传统企业人工智能转型等需求,中心积极牵线搭桥,与企业共同探讨商业模式、打造产品、对接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梁爽告诉记者,成都智算中心正与合作方加快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行业”的示范性应用场景,将算力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2023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039亿元,同比增长26%,首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3亿元,同比增长26.7%。
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成都推出算力券,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算力提供一定补贴。“未来,成都将持续降低算力平台的使用门槛与成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优势产业实现深度应用。”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