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加快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挥科教、产业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在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上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安徽沿长江地区已成为安徽发展水平最高、创新活力最强、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取得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成果。
近年来,安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保护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安徽贡献。通过加快壮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当地有力促进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成功跻身国内生产总值前10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能。2023年,安徽省生产总值达47050.6亿元,同比增长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安徽根据沿江产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融合,不断开创安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安徽还制定了《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版)》,对产业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促进沿江产业结构调整。
在安徽铜陵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等高炉厂房外,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忙着运送废渣、材料等。该公司副总经理曹以辉说:“今年公司全年产能将稳定在150万吨左右。”
钢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2018年,我们根据国家政策申请产能置换,开展高炉提标改造。当地政府非常支持,项目仅用约3个月时间便获审批,2021年公司顺利完成改造。”曹以辉说,改造后,公司的钢铁质量得到提升,能耗也显著下降。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孔令刚表示:“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升级过程。在要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技术、资本等手段促进企业转型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才能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大龙港路与振兴路交叉口西北角,曾经的5个低效工厂已悄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新能源汽车变速箱体。该项目由重庆瑞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22年初,我们准备在长三角实施战略布局,刚好当地政府正想解决土地利用低效问题。这块低效工业用地按照企业生产要求改造后,租给了我们。”瑞通新能源汽车变速箱体研发生产项目副总经理李名洪说,“这块地于2022年10月底交付,2023年6月份投产,目前已实现产值1.4亿元。”
对于转型情况较为复杂的企业及地区,土地置换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在马鞍山雨山经济开发区,当地通过有效的土地置换措施,让低效工业用地焕发生机。
新兴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安徽加快壮大新兴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该条例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遵循。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任林杰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等特点,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光明。”
正因如此,安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市便是典型。早在2009年,国家就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合肥市位列其中。2015年,合肥市发布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如今,合肥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培育百亿元级企业10家。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布局、一体化推进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任林杰表示。2023年,安徽明确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省汽车办,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6.8万辆,同比增长60.5 %,由全国第7位上升至第4位;全省汽车总产量达249.1万辆,由全国第7位跃居第2位;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说:“我们要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发力,力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达120万辆,汽车总产量达320万辆。”
安徽还积极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安徽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实现产值约300亿元。
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兴起可追溯至2007年,为更好实现智能制造,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当时工业机器人大多从国外引进,成本高昂。”芜湖市鸠江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翔宇说,“我们要实现汽车生产国产化,就要配套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部开始试制工业机器人,最终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165kg负载六关节工业机器人。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印发,提出支持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芜湖梳理和摸排了本地机器人及相关企业,拉开了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帷幕。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方案,提出支持打造以芜湖为龙头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试点集聚区。两年后,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试点集聚地获批成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作为脱胎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部的企业,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机器人研发制造已有数十年,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光伏、锂电等行业。2023年,公司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2万台,同比增长103 %;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22年的2.3 %提升至2023年的4.6 %,超过川崎、雅马哈等全球老牌机器人品牌。
当前,芜湖市围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六大板块集聚企业。2023年,芜湖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李翔宇说:“芜湖将进一步集聚生产要素,加快机器人产业建设,不断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进发。”
目前,安徽已形成以合肥为核心,以蚌埠、滁州、芜湖、铜陵、池州为发展弧的“一核一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集聚相关企业400余家。
在安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形成的生态优势正加速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遍地开花。
科创企业成链集聚
安徽还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不断增强。
“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征,但对技术、资本、人才要求较高。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更需要良性的产业生态让企业抱团成长。”孔令刚说。
集群式发展,是安徽补全新兴产业生态的重要路径。在六安市金安区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在检查刚生产出的双极板。“这种双极板能为氢燃料电池内部提供气体流道。”该公司品牌负责人张健介绍,“氢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续航久、充电快等特点,尤其在重载长距离运输上具有较大优势,但目前市场普及度不高,仅凭单个企业很难维持。”
“针对企业困难,我们编制了氢能产业发展图谱,按图索骥,精准对接,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招引什么,通过沿链招商,为完善氢能产业链条提供了有力支撑。”金安区经信局工会主任褚世中说,“我们还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并成立专班跟进服务。”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安徽金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新兴产业发展土壤进一步夯实。这只是安徽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缩影。目前,安徽已创建了1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28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
“打造产业集群,企业不仅可以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等,降低成本,提高分工效率,还可以聚集生产要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孔令刚说。从数据看,安徽28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聚集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99家、高新技术企业1409家,中小企业近3年有效发明专利增速达29 %。
绿色经济前景广阔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安庆兴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EPS)的民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是污染治理的重点。该公司安环科副科长朱晨表示,公司设有一系列环保处理设施工艺,并委托专业公司设计了环保设施。
“从长远角度来看,绿色发展能给企业上下游带来正向反馈,有助于深化合作。”朱晨的想法在安庆高新区的企业中很普遍。在当地,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这离不开政府的督促和引导。在安庆高新区管委会大楼,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翻看污染警报的历史记录。这些预警信息由智慧平台提供,该平台能将高新区内污染监测数据实时汇集到系统上,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在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同时,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园区环境指标,对未达标企业积极做好帮扶,提供技术支持。”安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黄文娜表示,近年来,当地聚焦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严把关引入高质量绿色产业项目。“化工园区变‘绿’既是时代趋势,也是发展要求。我们每年对企业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配置要素资源,全力推进园区绿色发展。”
安徽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加快绿色转型,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建设零碳产业园;同时,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坚持发展农业,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广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助力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科创引领、技术赋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2021年7月,来安县人民政府、安徽联科水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成功建立了三方共建联科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当年,安徽联科水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冰箱内胆腐蚀开裂这一问题展开攻坚,研制出了耐腐蚀抗开裂冰箱内胆聚烯烃专用材料,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该产品产量达8000吨,实现营收1亿元以上。
近年来,安徽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新增国家绿色工厂76家,居全国第6位。为发展赋予绿色,最终也会惠及所有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在安庆上班的居民程华强感慨,“现在我们都愿意去江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一江清水,为安徽发展带来无尽动力与生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