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银兴: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05月31日 10阅读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2024(02)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习近平首创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理论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航向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新性质、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是指生产力的新水准、新质态,是生产力水准的质变。因此,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不能泛化,要从质和量的角度来评价,不是所有的科技创新都能被称为新质生产力,只是产生量变的科技创新还不是新质生产力,只有能够产生质变的科技才能被称为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的性质和质态有新旧区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新旧动能的转化。每个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历史上几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产生的新生产力,都推动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都可以称为新质生产力。如第一次产业革命产生的热力,第二次产业革命产生的电力,第三次产业革命产生的网力,现在正在推进的数字经济产生的算力。习近平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3]由此,现阶段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讲话,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宏观上可以把新质生产力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数字经济。

首先是新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生产力作用不仅仅在于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更重要的是由量变到质变所反映的新科技的质态,即所具有的革命性的科技创新。习近平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4]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科技应该是处于国际前沿的新科技,也就是颠覆性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尖端工程技术、先进连接技术、云以及边缘计算、量子技术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新科技提出的要求是: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2]

其次是新能源。进入21世纪,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面临枯竭,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技术已经陈旧落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整个产业结构运转乏力,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工业活动造成的碳排放破坏了地球和气候生态系统,并危及人类健康。[5]XXIII因此,从能源角度看,以化石为能源的产业革命已属于旧质生产力,新产业革命的方向应该是创新、发展和运用清洁能源。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必须依靠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其基础就是绿色技术创造的新质生产力,也就是里夫金(Jeremy Rifkin)所说的,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的新科技和工业革命[5]XXIV。当然,现阶段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中所采用的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新质生产力。

最后是数字经济。因为新科技、新能源都离不开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就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性质态,正在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新赛道。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6]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算力越强大,算法越先进,数字技术越尖端,数字平台规模越大,应用越广泛,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作用就越大。产业数字化实际上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各个产业,着力点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包括与产业、与企业和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既有现代的,又有新一代的,所以发展数字经济有迭代升级的要求:第一,现在的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还有很大空间,应用范围和场景有待进一步扩大;第二,要推动数字化升级,培育新的生产力,增强算力、优化算法,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如6G。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和方向是发展新产业。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概念及其内涵的讲话,实际上赋予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指的是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依次递进的体系。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内容,其先导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发力。

首先是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产业创新,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些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曾明确指出: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7]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

其次是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超前部署和培育未来产业。新科技和新产业深度融合的直接影响是产业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今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明天可能就不是了。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即萌芽期,是新兴产业的一种早期形态。随着技术的成熟、扩散,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会成为对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专业性机构预测的未来产业:一是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以基因编辑、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业;三是绿色低碳产业;四是战略空间产业。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2]

最后是产业基础高级化。所谓传统产业是指满足传统需求的产业,决不是指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的产业。传统产业只有在其产业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才能成为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

三、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突出在建立人才高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各类高端人才的集聚是一个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观要素,高科技人口密度决定一个地区的新质生产力的密度。因此,需要建立激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进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首先,特别重视科技企业家的作用。科技企业家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发动者。根据新质生产力要求,对企业家来说,只是具备创新精神还是不够的。科技企业家不只是主要的投资者,更是孵化新技术的引导者。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中,科技企业家还需要具有创新的思维:一方面,科技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的创新素质,敢冒风险,能够洞察市场需求,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科技企业家要具有科学家的素质,能够洞察科学新发现的科学价值,体现创新成果的先进性,也就是敏锐地发现并引领新质生产力的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就在于培育和造就大批科技企业家,促进从事科技企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既有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又有现代科技的视野。

其次,关键要有创新高地,只有创新高地才能建设人才高地。各类科技园是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美国正在筹建新的科技园,旨在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科技。中国的创新高地尤其是科技园、产业园也应该升级,要瞄准下一代科技和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把反映旧质生产力的项目移出,腾出空间引入新质生产力项目。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集聚高端人才的现实要求。

再次,教育与技术赛跑。一是科技创新人员要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学科和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尤其是要加强反映新质生产力的课程教育;二是为克服数字鸿沟,提高劳动者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就业能力,对劳动者要提供新科技新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最后,构建创新未来产业的生态。未来产业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相应的生态以激励未来产业创新。这种生态主要涉及:第一,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基础研究成果,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平台和机制,促进新科技向新产业的转化;第二,未来产业一般是创新型小微企业首先创新的,因此需要重视创新型小微企业的产业创新;第三,创新新产业需要足够的风险投资,因此需要发展和完善科创板之类的资本市场和其他各类风险投资市场;第四,创新未来产业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就会犯错,错了再试才会成功,因此需要建立产业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2-13(01).

[3] 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J].中国科技产业,2013(10):8.

[4]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N].人民日报,2023-03-06(01).

[5]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21-10-20(01).

[7] 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EB/OL].(2017-02-15)[2023-11-15].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7/0215/c410789-29081875.html.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