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十二屆上海市委五次全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此時,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不到半個月。
這次會議最主要的議程,是審議並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會議強調,“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城市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法治上海建設體制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體制機制,健全美麗上海建設體制機制,完善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上海市委的《決定》,謀劃了今后一個時期全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務清單,更是面向未來的改革宣言:“要永葆自我革新的勇氣,凝心聚力投身改革,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努力交出無愧於黨、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改革新答卷。”
突出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
上海市委五次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會決議中有關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容包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國資國企改革居於首位,是因為國資國企之於上海,是“大梁”,是“主力”。僅從“噸位”上看就很直觀——2023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5萬億元,截至當年底,資產總額達到29.07萬億元。有規模,更要有競爭力。去年,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上海方案”出台,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明確著力解決國有企業核心功能不強、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中央要求,“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上海已在響應:7月26日,備受市場關注的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發布,總規模達1000億元,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來產業基金。上海國投公司作為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管理平台,與一批龍頭鏈主企業、科技策源機構、科創金融機構等生態伙伴簽署合作意向。
部署國資國企改革的同時,上海強調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比如,“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供應鏈和重要應用場景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再如,“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和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規制度”,又比如,“健全民營企業政策直達快享和訴求快速響應機制”……
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上海的一批改革舉措將直面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點”與“痛點”,讓企業在穩定的環境中尋找自身發展的“核爆點”。
上海市委五次全會召開的前一天上午,市委書記陳吉寧來到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向基層一線代表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他們交流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在場的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宇翔提問:“上海將如何構建促進發展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改革就是要推動形成新型生產關系,使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陳吉寧說,上海將著眼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市場准入、企業融資、知識產權保護等裉節問題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讓各類優秀企業在上海成就更大事業。希望企業更好參與到改革進程中來,走好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之路。
錨定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
上海,肩負著更好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的重任。上海市委的《決定》,自覺從落實國家戰略的高度謀劃和推進改革,強調錨定建設“五個中心”的重要使命,堅持先行先試,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更好為國家試制度、測壓力、探新路,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從城市功能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上海將突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的改革任務。
從發展現狀看,過去一年,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繼續邁上新台階:國際經濟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繼續位居世界城市前列﹔國際金融中心方面,去年上海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額再創新高,達到3300多萬億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數排名第六﹔國際貿易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口岸貿易額達到10.7萬億元,繼續排在全球城市首位﹔國際航運中心方面,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實現4915.8萬標准箱,連續14年領跑世界﹔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上海每萬人口的高價值發明專利達到50.2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集群排名當中列全球第五。
良好的基礎,決定了上海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高起點與高站位。
“要突出重大國家戰略的牽引作用,聚焦‘五個中心’建設,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深化改革,體系化、集成化推進改革,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重點區域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持續創造新經驗。強化重大改革系統集成,強化改革措施協同耦合,放大改革開放整體效能。”在上海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上,陳吉寧這樣強調。
上海市委的《決定》,提出了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創新國際經濟中心建設政策和制度、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策源功能、強化國際航運中心樞紐功能、推動國際貿易中心提質升級等任務。而在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方面,上海的改革舉措也令人充滿期待。
2023年,在“科創22條”“科改25條”基礎上,上海聚焦高校院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等創新主體關注的重點環節,發布實施“放權鬆綁18條”,以關鍵點的突破引領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一以貫之支持基礎研究,上海首提建設“基礎研究先行區”,首創“選人”而非“選項目”機制,以強有力的制度創新,支持“無用之大用”,持續聚焦“最先一公裡”,支持科學家“寧打一口井、不挖十個坑”。
“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改革開放突破力度,及時評估政策舉措實施成效,加強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加快形成改革開放新優勢。”上海市委五次全會強調。
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落腳點
今年以來,一系列“大討論”活動在上海各地連續舉行。
1月,閔行區“人民城市議事廳,基層治理大討論”活動,閔行文化公園是否24小時開放的話題,吸引了約300名市民前來參與,大家直抒胸臆,廣泛溝通。
5月,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舉辦“大城小事”(第一期)——電動自行車安全專題建議征詢活動。現場,社區居民、物業人員、居民區書記、外賣騎手、平台企業代表、社會組織代表、街道代表,以及相關市、區兩級職能部門、法律人士等100余人,提出問題,分享經驗。
7月,浦東新區濰坊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的“人民議事坊”基層民主實踐活動中,外賣小哥“吐槽”進小區難的聲音與物業經理的答復相繼響起,共同塑造出一幅基層治理圖景……
這些“大討論”的熱烈,反映出各方對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各類話題的高度關注。
“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海市委五次全會明確,要堅持改革為民,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改革始終。要聚焦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謀劃改革,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陳吉寧指出,上海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要堅持多渠道完善群眾參與機制,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和推進實施中來,更好匯聚力量、凝聚共識。
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一批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投身治理實踐,加快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的改革舉措已經繪就,為的是把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上海將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道路上勇於開拓、積極作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