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阳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地理位置上不沿边、不靠海的绵阳,如何以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实现“向海而兴”?
绵阳提出,要坚持通道建设与平台建设、稳定出口与扩大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招 构建内畅外联通道
4月的三台县凯江河畔,绵遂内铁路凯江特大桥项目建设现场焊花飞溅,几座桥墩已经拔地而起。“目前正在建设4号、5号、8号桥墩墩身,计划本月底完成,随后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悦抹了把汗说。
绵遂内铁路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通车后,将结束三台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成为绵阳内畅外联的“大动脉”。
通道建设是内陆城市打破地理局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近年来,绵阳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加速构建“四向拓展、立体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铁路方面,去年绵阳开行国际班列114列,运输货值超16.5亿元,畅联境外6个国家26个站点。
公路方面,九绵高速控制性工程白马隧道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年内全线贯通,为绵阳新增一条直连甘肃的运输大通道。
空中走廊也在加密。4月换季后,绵阳机场新增珠海、兰州等航线,通航城市将达到37个,实现全国主要区域、重要城市全覆盖。
第二招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4月7日,在绵阳经开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绵阳外贸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杨文成忙着为几家国际贸易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并协助其办理进出口基础资质办理、出口退税等外贸全流程业务。
去年9月,全省首个RCEP外贸企业服务中心在绵阳成立,设立外贸综合服务、原产地证书审签、出口退税等业务窗口8个。“我们为外贸企业提供进出口业务咨询、原产地认证等‘一对一’精准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通关全球’。”杨文成介绍。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助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额超11亿元,二手车出口额突破7000万元。
加快产品、技术、企业走出国门,平台能级跃升是重点。
为更好服务本地企业开展外贸业务,3月,RCEP绵阳外贸企业服务中心还组织企业前往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不仅带回1.2亿元的外贸订单,还推动绵阳在东非的首个海外仓项目落地。
杨文成介绍,以往部分中小企业在开拓非洲市场时对当地市场不熟悉,或者受汇率影响,遇到“拿下订单却赚不到钱”的情况。海外仓设立后,海外服务团队可以对国内运达的货物进行集中仓储和销售,提升“绵阳造”产品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该项目总计1万平方米,一期投入使用1000平方米。
此外,绵阳综合保税区与绵阳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建立“区港联动”通关模式,提升跨境物流效率,全年实现进出口额40.5亿元、同比增长74.3%。
据了解,绵阳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0.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新增海外仓至9个。
第三招 创新构筑开放格局
招商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我们已经和两家绵阳企业进行了实质对接。”不久前,在知名外资企业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活动现场,一家来自欧洲的企业负责人分享收获。
当天,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11家知名商(协)会、外资企业,参加了政企对话、投资恳谈、园区调研等系列活动,感受当地项目对接的“热度”、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生活保障的“温度”,不少外资企业感叹“来了就不想走”。
新加坡阿朗斯投资集团主席廖洪海坦言:“希望通过参与‘绵品出海’与跨境电商合作等方式,促成更多新加坡企业在川渝落地。”
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近日,由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等部门组成的市级层面首个海外招商团组,前往德国、法国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与当地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并促成绵阳企业与德国森尼弗莱科公司、匈牙利ARAGO集团等企业达成采供协议,总金额达到5.5亿元。
“创新生态是我们吸引外资企业的重要优势。”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绵阳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36个,其中上百个配套项目围绕惠科、长虹等龙头企业,已形成建圈强链的“葡萄串效应”,“我们将聚焦‘5+ 8+2’产业主攻方向招大引强,并进一步拓展市场化平台化招商模式,推动招商从‘单根植树’到‘成片造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