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在贵州科学城对外发布的未来蓝图中,以上几个词高频出现。这个于2024年正式批复成立的科创新城,如何在20.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宜业新城?
4月中旬,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春季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为实地了解“科创西部高地”的创新实践,记者来到了贵州科学城,走进城市、探寻规律。
早上9点,记者走进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服务点,不到200平米的房间内条理清晰,党群人才服务、政务综合服务、税务综合服务等窗口一字排开,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
蒋艺提着一沓材料走进服务点,为公司办理计量标准复查申请。从填表到窗口受理,整个流程用时20分钟,对于经常“跑窗口”的蒋艺而言,这次办理简直“快到起飞”。
“我们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仪器计量检测等服务,每年都要去十公里外的政务大厅新建计量标准。这次在公司旁边就能办理,直接节省了大半天时间,体验感很好。”蒋艺表示。
为蒋艺提供省时省力服务的“企业之家”,是贵州科学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之一,2023年12月,贵阳高新区结合“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设置了“企业之家”1+2服务专区,将“企业之家”开到了园区,为贵州科学城内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自服务点建成以来,我们累计办件2113件,业务涵盖企业开办、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这种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模式,受到了园区企业的广泛好评。”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曾梅介绍。
园区事、园区办,除此以外,贵州科学城还提供“一对一”专员上门服务,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税费咨询、补贴政策、人才供给......每一次专员到企,都能捕捉到新的企业诉求。
“我们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拥有30多名员工,订单也随着人才的加入开始走向全国,作为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致科技”)综合管理部经理吴博表示。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贵州科学城的企业,科学城通过多次上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企业需要人才,贵州科学城通过举办专项招聘会和校企协同定向培养,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企业需要订单,贵州科学城联络市场推广渠道,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几年下来,国致科技逐步壮大。
走进国致科技所在园区,一个活动自如的“隧道打孔机器人”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个拥有超强液压机械臂的大家伙是国致科技的“明星产品”,该产品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力隧道打孔带来的粉尘问题,效率还是原来的6-8倍,订单纷至沓来。
人才齐聚、市场广阔,企业发展水到渠成。“我们生产的智慧工程类机器人、巡检类机器人和检测类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铁路、电力、物流、智慧城市、社会服务等行业。”吴博介绍。
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宜业新城”雏形初现,作为西部科创高地的重要载体,贵州科学城已构建“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为项目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周期保障。
目前,贵州科学城已聚集高层次人才2350名、企业经营主体2861家,培育规模工业企业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上市企业5家,成为贵州省创新资源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我们将通过举办线上会客厅等形式,邀请企业与办事部门面对面交流,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厘米’。”曾梅表示,接下来,贵州科学城将继续完善各项服务指南,持续擦亮“服务零距离”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