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经历:2019年起投身驻村工作,在黎平县德化乡高洋村担任过驻村干部,后在德化乡平笋村、肇兴镇肇兴村2个村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远处山峦延绵起伏,晨雾缭绕,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若隐若现,与田野、溪流、绿树融为一体。这里是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肇兴村,全国最大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就坐落于此。
寨子里一座鼓楼下,侗族青年围坐在火塘边,吹芦笙、对山歌,悠扬婉转的歌声穿过青瓦木楼,引得许多游客循声前来。“这就是大伙儿的日常生活场景,原汁原味的侗家风情。”肇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徐信基说。
一年前,徐信基从黎平县水务局来到肇兴村,再次开启他的驻村之旅,与在脱贫攻坚期间的工作不同,现在的任务是抓好乡村全面振兴。
“吊脚楼、古寨、侗族大歌等是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要把民族的特色传承好弘扬好,在文旅融合中更好彰显它们的光彩。”徐信基说,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是肇兴村眼下最关键的一项工作。
飞檐翘角,气势恢宏,肇兴侗寨有“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沿袭传统,鼓楼依然是村民们共商发展、解决纠纷等事情的场地。“在鼓楼议事制度下,村里不断根据侗族‘款约’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现在我们把规范旅游经营也提上了议程。”徐信基介绍,今年将村规民约的约束对象扩大到了全体商户,督促他们文明诚信经营。
“春天到了好时光,布谷鸟叫催春忙……”夜幕降临,一声清脆的领唱,拉开了侗族大歌表演序幕。篝火旁,村民陆艳玉每天都要领着乡亲们演唱侗族大歌的经典之作《布谷催春》,一天两场演出,游客纷纷叫好。
这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徐信基热情更高。“我要和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将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悉心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持续增强肇兴侗寨的品牌影响力、集聚力和带动效应,为民族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更多创新样本。”徐信基介绍,2024年肇兴侗寨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今年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0万人次。
原刊于《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5日 第 18 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