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平台最划算?怎样“薅羊毛”最省钱?优惠券还能抢多久?每到饭点,“外卖大战”总是职场人士热议的焦点。尤其近段时间,百亿补贴、奶茶免单、大额红包……这场外卖价格补贴战俨然进入白热化阶段。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日益蔓延。聚焦到外卖领域,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近日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年初以来,外卖行业再掀“血雨腥风”。“大战”正酣之际,五部门约谈既是纠偏,也是警醒,及时敲响“反内卷”警钟,无疑给最近打得火热的“外卖大战”按下了冷静键。应当承认,外卖平台竞争有很强的正向价值。但五部门约谈也表明,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比如,人们熟悉的价格战。恰如专家所言,“内卷式”竞争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竞相压价扩张产能。奶茶“零元购”、一杯咖啡一块九,2.9 元一份汉堡套餐,6.9元一份黄焖鸡米饭……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平台以大额补贴、超低价格冲击市场,人为制造远低于成本的超低价,向产业上下游传导了扭曲信号。大打“价格战”,的确让消费者直呼“真香”,但也有不少餐饮老板吐槽“像被绑上战车,不配合平台降价做活动就没客流”,“平台崩了、骑手超时、门店爆单”也频频登上热搜……以低价换流量、靠补贴抢市场,这种行业早期的粗放竞争模式不正是“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的典型?
再如,新出现的“互黑互踩”等异化竞争。从为外卖骑手缴社保到指责竞争对手“二选一”,诸多话题在社会上引发关注和热议。应该说,不同平台“你来我往”本属正常,但有的裹挟公共政策炒作自身形象,有的涉嫌过度营销炒作、挑拨网络情绪、刻意制造对立,有的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如此“竞争”显然逾越了公平有序的底线,有违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伦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竞争本是常态。可以说,任何行业都需要竞争,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也需要新的入局者。但“内卷式”竞争,说到底是恶性竞争、零和博弈,看起来轰轰烈烈,最终落得多方俱伤。回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史,从电商、团购到网约车、共享单车,一轮轮“烧钱大战”往往落得一地鸡毛。我们期待的“外卖大战”,应该为规范有序竞争“打个样”,而绝不是回到唇枪舌战+烧钱补贴的老路上来、滑到低质低效的低水平内卷上来。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比拼到最后,终究还是要看品质和服务。
烧钱补贴难以为继,恶性竞争没有赢家。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如同一片大海,容得下不同的弄潮者各显其能。摒弃“你死我活”的执念,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好的平台终究会留下来、受追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