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午,京东外卖再现服务故障,客服称超时20分钟全免单。随后官方也解释称,中午的百亿补贴活动火爆,流量直接涨到平时的4倍,服务器出现了不到20分钟的短暂异常。京东外卖当日还称:“为表达歉意,今天将额外发放10万张‘满15减10’百亿补贴优惠券。”
截至4月22日晚间,网络上对此热议的声浪有增无减:有人成功收到京东外卖退款,有人表示送餐延误1小时并未免单,还有人说通过系统宕机发优惠券,京东又成功“营销”一次。
这是目前,京东美团“大战”的最新“局点”。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赖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激烈竞争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创新和效率提升,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容易演变为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01 “互捅”腹地 电商巨头与外卖的双向渗透
久违的互联网领域的“大战”已经上演了近两周。从双方高管在互联网上的隔空“喊话”,到美团力推“闪购”亮剑电商,再到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深入一线送外卖、外卖平台二选一之争……令业内外目不暇接。
从京东宣布进入外卖赛道至今,双方已先后经历了文字战、品牌战、道德舆论战,如今终于进入到了“价格战”环节,这是商战中最朴素的打法。
京东外卖登场第一天,就有用户吐露:“跟风尝试了京东外卖,没什么吸引我的点,还以为会有很大折扣,实际也没啥区别。”行业内人士也曾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外卖行业的入局者起步几乎都是靠烧钱换市场,对比之下,京东外卖入场的“诚意”略显不足。
很快,京东用自己的方式掀起行业巨浪。
4月11日京东启动的“百亿补贴”计划向外卖市场投下重磅炸弹。进入京东App,外卖入口位于主页秒送频道中的首屏位置,贴上了“百亿补贴”标识;并宣布将在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向全体用户发放补贴,覆盖平台上的所有餐饮门店。在用户端,PLUS会员和大学生还能叠加“满25减20”金券。
以一杯星巴克咖啡为例,补贴叠加PLUS会员后,一杯店内售价41元的饮品实际到手26元。
对于京东大力度的补贴,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美团对此并没有特殊动作,所有业务也在按计划推进。
“这次京东是下本了,用真金白银来刺激用户在平台下单,还将PLUS会员进行了转化,这可能借机再实现一波会员拉新。”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从京东入局外卖以来,无论是对商户的全年免佣金、仅限品质堂食商家入驻等条件,还是后期宣布对骑手及家属的关怀举动,都已经让京东外卖在商家、顾客以及骑手这三大核心群体中获得了好感度。
面对半路杀出的京东外卖,美团不语,只是默默出招。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宣传“30分钟送达”。正式向快递电商亮剑,定位“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在App首页设置一级入口,将蛰伏八年的即时零售业务彻底品牌化,推向前台。
值得一提的是,据上述人士表示,美团在近期针对会员体系进行了全新升级,已打通所有品类,包括闪购、酒店等,将衣食住行游购医等全生活场景,并且根据不同会员分级享受权益。
作为长期关注零售业态创新和平台经济治理的研究者,赖阳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指出,这次京东与美团之间的激烈商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在“云消费”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变革。
这也意味着,这场你来我往平台互撕的戏码,暴露出的其实是即时零售万亿市场争夺的残酷真相。
02 即时零售时代的生死竞速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京东和美团的这一战是必然,双方都是以物流优势成长起来的电商平台,而外卖显然是最好的战场。
可能点两次外卖,但要一周甚至更久,可能才逛一次电商平台。餐饮外卖属于高频交易场景,对用户有着更高的活跃度和黏性,而外卖构建起来的强大的即时城配体系可以实现“送万物”的终极目标,对B2C模式的电商平台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
京东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收入达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核心业务京东零售营收为10159.48亿元,同比增长7.5%。尽管核心零售业务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指出,美团闪购的即时零售业务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增长,不仅超过了京东秒送,还在这两年开始通过签约各大知名品牌和拓展闪电仓的模型快速渗透到京东的3C数码、家电和超市快销品等优势品类,而且美团自营的小象超市的不断壮大,同样对京东的自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京东基本盘被美团不断侵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业务冲击下,京东需要在对方即时零售业务更加壮大之前,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固自身的业务城墙。
在庄帅看来,京东下场做外卖,正是通过举全平台之力杀入美团的基本盘,从而减缓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
反观美团的业务数据,2024全年实现营收3375.92亿元,较上年增长22%;核心本地商业分部作为美团的“现金牛”,收入高达2502.47亿元,同比增长22%,经营利润达524亿元,外卖业务是其主要盈利来源。凭借745万骑手构建起的庞大配送网络、日均7800万单以及覆盖7.7 亿用户的规模效应,在本地生活服务尤其是外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赖阳认为,京东和美团的竞争,表面上是外卖市场的份额争夺,实质上则是围绕未来即时零售整体版图的战略布局。这不仅涉及餐饮外卖,更延伸到生鲜、百货、医药等全品类即时配送服务,是对未来零售基础设施和用户入口的争夺。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3万亿元。
03 专家:避免陷入“烧钱换市场”恶性循环
京东2024年财报显示,其新业务(包含外卖)营收仅49.7亿元,尽管占总营收的比重尚不足5%,仍处于发展初期,但该业务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秒送业务发展为京东主站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公开数据显示,京东App场域月均支付用户数和支付订单量均实现同比超70%的增长,4月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超100%。京东App场域的GMV一季度同比增长超30%,其中“秒送”频道的GMV同比增长超200%。此外,平台优质供给得到进一步拓宽,一季度活跃门店数同比增长超80%。
尝到甜头的京东,一边通过“0佣金政策”迅速实现中小连锁品牌快速入驻外卖平台,一边继续通过刘强东在内部的一场讲话,向外释放出“承诺外卖净利润率不超过5%”。这种“以低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的策略,真的能够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吗?
平台政策对商户的影响似乎“立竿见影”,京东官方对外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24日,京东外卖在全国142个城市上线,超45万堂食餐厅入驻;4月15日,京东黑板报发布消息称,当天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
赖阳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称,京东“0佣金”短期内确实能显著降低商户成本,提升入驻积极性,利于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参与,推动行业降本增效。而美团的“佣金弹性调整”与流量扶持,则体现了平台对商户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分配能力,有助于维护平台生态的整体平衡。
但他同时指出:“长期来看,单纯依赖低佣金或补贴并不可持续,平台和商户之间应建立以价值共创、服务创新和数字化赋能为核心的良性合作关系,避免陷入‘烧钱换市场’的恶性循环。”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已超越外卖业务范畴,演变为生态系统之间的全面对抗。未来行业将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深化、品类的多元拓展以及区域布局的优化。例如,平台会加大智能调度、数据分析等技术投入,向更多品类和下沉市场延伸服务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赖阳也提示,从监管角度来看,当前平台之间的“烧钱”竞争已引发监管部门对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和劳动权益等多方面的关注。
他认为,恶性价格战、长期补贴等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最终损害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平台企业应主动加强自律,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完善商家和骑手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