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昌21条硬核措施助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6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江西日报

当“嗦粉”的烟火气撞上“预制菜”的科技感,当田间地头的绿色直供链遇上直播间里的“爆单”狂欢,南昌绿色食品产业掀起了一场“从农田到云端”的深刻变革!日前,《南昌市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炉,21条“真金白银”政策,为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目标明确

打造中部美食策源地

《方案》明确,到2026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期达950亿元,农产品年度网络销售额预期超过80亿元,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业集群。具体目标包括:创建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形成镇域主导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60个市级菜篮子应急保供基地,提升蔬菜、畜禽、水产等核心品类的稳产保供能力;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至少19家,营业收入超1亿元龙头企业至少140家。

四端协同

全链条重塑产业生态

——生产端优化,夯实产业基础,聚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强镇,以镇域优势产业为核心,发展生产服务、加工流通、电子商务等业态,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加工物流中心,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最高可获700万元奖补。绿色直采基地,与叮咚、百果园等头部电商合作,建设5个智能化直采基地,实现生产、加工、物流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单个基地奖补最高100万元。菜篮子保供基地,对新认定的市级菜篮子应急保供生产基地,每个奖补20万元,对年度动态监测合格的基地每个每年奖补5万元运营经费,确保生鲜产品供应周期稳定。

——加工端升级,做强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从“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型。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8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通过打造“一县一园”加工体系,重点发展南昌县畜禽种业、进贤县水产肉鸽、安义县米粉及瓦灰鸡等特色产业,实现县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全覆盖。另外,《方案》明确在技改项目上给予企业支持,比如按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

——销售端拓展,打通城乡流通网络,构建“智能农场+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社区门店”的现代流通体系。比如在电商渠道方面,对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或农产品电商销售主体,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8万元、5万元奖励;同时对推动农产品入驻商超、连锁餐饮,单品奖励最高1万元。而在冷链物流方面,对新获得3A级、4A级、5A级认定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预制菜企业新建冷冻库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5%补助,最高500万元;整合全市冷链配送中心,实现48小时内生鲜产品全域直达。

——品牌端强化,打造“南昌标准”,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对新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县(区)政府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酒香也怕巷子深”,《方案》明确,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于年度宣传费用100万元(含)以上、50万元(含)以上、20万元(含)以上,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4万元一次性奖励,以此推动“赣鄱正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向全国。

真金白银

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一系列政策配套支持,可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持续激发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发展活力。比如,强化食品安全,对购置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设备设施,给予最高10万元支持;强链延链,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补助最高300万元;降低企业成本,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网络销售年快递运输费超过40万元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补助;提供金融支持,给予单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最高100万元……

《方案》的落地实施,不仅是一场农业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更是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的双重驱动下,南昌正向着“千亿产业链、万亿大农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