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电网通道下,树木生长与线路安全的博弈曾是困扰巡检人员的难题。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将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扫描技术与纪检监督深度结合,为树障清理与补偿构筑起一道精准高效、阳光透明的数字化防线,实现安全生产与廉洁风险防控的“双提升”。
长期以来,输电线路下方树障清理依赖人工徒步巡检。班组人员需深入现场,凭经验目测估算树木的品种、数量、高度及生长态势,以此作为补偿谈判依据。这种传统模式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更因数据模糊、协商空间大,为补偿环节埋下了潜在的廉洁风险隐患。
数字化转型为纪检赋能注入“硬核力量”。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创新应用无人机点云分析技术执行树障排查任务,搭载L2激光雷达对输电通道进行厘米级精度的空间测绘。激光点云如同为通道做了一次高精度“CT扫描”,树木坐标、品种、棵数、高度、覆盖面积等关键信息瞬间精准捕获,形成详尽可靠的“树障数字档案”。
今年以来,已累计发现并处置3753笔树障隐患。巡检效率较人工模式提升3—6倍,巡检时间较以往缩短50%以上,人力成本大幅压缩。
隐患数据无缝接入自主研发的“电小啾”虚拟监控助手APP。依托人工智能与在线监测技术,APP实现了隐患智能预警、工单精准推送、处置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运维质效与过程监督穿透力。
精准客观的数据,与前期制定的规范化青苗补偿标准,让每一棵树障的补偿金额测算准确,终结了补偿金额“讨价还价”,从源头上杜绝了电力系统职工与树主私下协商可能诱发的违规,将廉洁风险牢牢锁进技术的“保险箱”,“纪检+”深度融入安全生产核心业务。(刘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