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衢州市常山县金丰湾溪与龙潭溪交汇处的龙潭水库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挖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紧张有序地运行,百余位施工人员忙碌着施工。预计年内实现大坝浇筑至约110米高程。
今年以来,衢州全面承接浙江省“8+4”经济政策体系,以省“千项万亿”工程为重要抓手,聚焦市委“10+2”重点工作及全市经济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要素协同保障,促进要素供给与项目需求深度匹配,积极探索助力项目落地与产业升级的要素保障新路径。
上半年,衢州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创新开展省、市“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成功争取到甬金衢上高速、张村水库、龙潭水库等17个项目纳入省“百大”项目清单,用地总面积4.45万亩。同时,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方面,上半年全市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261亩,其中工业用地3505亩,精准保障了浙江省先进半导体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拓稀光学新材料、浙江金瑞泓半导体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夯实了根基。
“下半年,我们将开展‘百大’项目用地报批百日攻坚行动,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力保障杭淳开高速、205国道开化华埠至常山长风段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衢州市资规局用途管制处负责人陈敏华表示。此外,通过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容缺受理等举措提高审批效率,力争全市全年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8000亩以上,保障用地指标2万亩以上。
为提升土地供给“精准度”,不断提高要素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衢州还计划开展深化土地集约增效存量蝶变专项行动。“我们以该专项行动为牵引,创新产业用地多元化供应方式,推广应用MB、M0试点。同时,建立产业用地需求动态台账,把用地指标向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倾斜,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应保尽保’。”衢州市资规局开发利用处负责人汪炜表示,通过打出“保总量、优结构、提效能”组合拳,创新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等新模式,助推衢州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进入“全力拼经济、跑好下半场”的关键攻坚期,衢州市资规局持续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坚定不移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迭代升级“五未”土地处置工作,健全落实增存挂钩机制,持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更实举措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全力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落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