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古蔺:县域寻计人才“引与留”

2025年08月26日 10阅读 来源:川观新闻

行程密集,干货却不少。

8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场以人才招引为主题的会议,吸引了200余人参加:既有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有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更有来自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

一种折射出的迫切之情在会场足以感受:这个位于赤水河左岸的县城,对人才的渴望。

渴望背后,是这座县城寻计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而更深层次的,是回答了两个问题:人才如何“引进来”,人才如何“留下来”。

引进来

发展潜力是吸引的关键

3年时间,古蔺实现了三个跨越:国定贫困县到西部百强县到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的谍变。

古蔺县委主要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发言时,率先抛出了这样一个案例。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才强县战略。”上述负责人补充说。

不可置否,人才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已愈发明显。

同样的发言场景,几乎在当日的专家座谈会上,古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发言时同样上演,“2021年—2024年,古蔺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8%以上,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位与会专家告诉记者,上述两个发言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要想引来人才,传统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展潜力更加看重。

从古蔺走出去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超凡作为“古蔺籍”优秀学子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他的一句发言,引来台下30余位回乡学子的掌声。

“走出去,并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王超凡说,在他看来,今天,古蔺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古蔺的舞台已经搭好,就看青年人能不能勇敢走上前去,扛起这份责任。

“英才伙伴”计划是古蔺县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旨在于搭建“外部资源”与“本地发展”的桥梁,向有意来此发展的人才推介古蔺。作为代表,中国视协市县融媒体委员会副会长、高级记者张敏回顾了与古蔺的合作之路。

张敏感慨道,让“吾心安处是蔺州”不仅是口号,更是每一位奋斗者的真实体验——在这里,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成长有清晰的路径,梦想有扎根的土壤。

“吾心安”不仅是承诺

今年5月,古蔺县发布人才政策2.0版——《古蔺县关于推动“蔺州人才聚集行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设立6000万人才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专项服务于古蔺人才。”古蔺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说。

8月25日的会议上,每位与会者座位上放着的一页手册,更是细致地对各种政策进行了解读。

“十条措施针对不同类型人才有不同的政策,从平台建设到人才引进和培养,事无巨细。”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认为,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使其“留下来”。

“吾心安,在蔺州”这句古蔺人才“引留”的话,在当日的多个活动中被当地干部多次提及。

如何让人才“安心”?王超凡翻看上述十条举措后直言,“部分很暖心。”“例如,非古蔺户籍,以家庭为单位未在古蔺城区购房、全职新引进人才,安排入住人才公寓,不能安排入住人才公寓的,可享受每月租房补助。”他直言,这就是对高校刚毕业的优秀人才极强的吸引力。

真金白银,足显诚意。据悉,古蔺对全日制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人才,最高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连发3年;博士研究生一次性拿30万人才津贴,“C9”联盟硕士可领取10万、急需紧缺硕士8万,其他硕士或“优师计划”人才5万。

古蔺将8月25日起的一周专门定为“人才周”,并安排了十余场活动。

其中一场活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8月27日,当地将召开“知才困·纾才难·促发展”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座谈会。“安居才能乐业,大家关心的工作岗位、职业晋升、家人安置、子女就学等‘关键小事’,都是我们的‘心头大事’。举办这场座谈会的目的在于收集大家的诉求,以便精准地为大家解决问题,破解大家的后顾之忧,让每一位实干者轻装上阵、安心在古蔺打拼。”古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直言每场活动背后的意义。

而这些,都传递出一个信号:留下来在古蔺干事创业,“吾心安”不仅是承诺。(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魏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