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建军:走向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浙江路径

2025年08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浙江经济,2020年01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群连绵带的层级体系及协同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070)支持

依据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变的状态和趋势来判断,浙江应全力聚焦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金南翼

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新阶段,其主要有三大标识:第一,浙江提出的“四大建设”,即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已经被纳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框架;第二,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有了更加明确的时代特征,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圈、城市群,进而引领区域板块发展的战略思路日显明确,提高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的人口承载力和经济集聚能力,减轻生态敏感区域,边远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域的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和空间战略的主旋律;第三,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即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拉开帷幕。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将浙江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聚焦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金南翼这个焦点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18年,浙江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8.9%,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的门槛水平,同时浙江的人均GDP也已达到了1.5万美元(2018年),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行列。可以说,浙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浙江已经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区域。

但是也应该看到,浙江的发展依旧面临重要的挑战:首先,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这主要是指沪苏浙一市两省的空间范围内,浙江的发展并不占优势。浙江的城市化水平比上海要低近20个百分点,当然,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区域和浙江作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浙江的城市化率较江苏和广东还是要低1-2个百分点,如果以户籍城市化率计算,浙江的城市化率2018年还不到50%,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浙江也在若干重要指标上表现出技不如人的状态,如浙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沪苏粤等省市,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浙江的科技资源的准备方面也不如沪苏地区,如政府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浙江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低于上海和江苏。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如何克服发展中的短板,寻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要素空间流动的制度成本和时空成本不断降低,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越来越聚焦于城市化平台的打造上。因此,进入城市化的新阶段,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浙江首先应该把发展战略聚焦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金南翼上,以构筑空间结构合理、要素集聚充俗、基础设施完备、人文环境优越、政策支撑有力、营商环境和谐、产业配套完整的国际化大都市群平台来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浙江省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金南翼有其内在的国民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流动的规律支撑。观察浙江省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变的状态和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浙江的城市体系演进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体系的雁阵化和多元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作为第一方阵的中心大城市杭州和宁波在全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领军作用日益凸现。2019年,杭州市的GDP总量有望达到1.5万亿元以上,宁波的GDP总量也望达到1.1-1.2万亿元,分别是第三位的温州市GDP总量2.24倍和1.78倍(2018年),特别是杭州市作为浙江省城市体系的首位城市,其对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的引领作用被日益凸显出来。第二,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浙江城市体系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和影响日显突出。近年来,临近上海和苏南的嘉兴和湖州的发展表现耀眼,已经进入了浙江城市发展的第二方阵,特别是嘉兴近年来在浙江城市体系中排位不断升级,更显示了该城市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城市群新格局中的靓丽前景。第三,处于内陆地区的丽水和衢州等地,在全省城市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显示了自己的发展特色,丰富了浙江城市体系的多元化色彩。同时还要看到另外一个因素,2019年下半年国家已经事实上放开了5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户籍限制,这将进一步促进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要素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毫无疑问,这也将大大有利于那些经济发展活跃,区位条件优越,有较强城市群支撑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顺应这个潮流及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浙江应该在已有的四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路径实施上,作出进一步调整,加快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优化,顺应要素空间移动的客观规律,向长三角核心区倾斜、向大湾区倾斜,进一步加快杭州的城市国际化建设,发挥其作为浙江发展的龙头城市在打造长三角世界大都市群金南翼中的领军作用。要通过发展杭州市中心城市,打造和完善杭州都市圈,进而形成杭绍宁舟的城市板块,进一步延伸至温台地区和金华地区,形成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金南翼城市群板块。为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快和优化长三角世界大都市群金南翼城市群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在已有的国家高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板块—次级城市群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和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真正把同城化的概念落实到轨道城市圈层面上,以此构筑城市群层面上的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进一步加快有利于要素跨行政区流动,推进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首先确立在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保护、都市圈规划、科创协同、资源共享、产业布局等领域的改革。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框架下,加快杭州都市圈、杭绍甬城市板块的一体化发展步伐,谋划建立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架构。

第三,突出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的优化行动来带动城市圈和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在推动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板块层层递进的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强调官产研的协同推进,强调政府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协同互动,以创新策源地、创新中心和创新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打造为主要推进路径,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的优化,强化中心城市对城市圈、城市群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四,打造长三角国际化大都市群的金南翼过程中,既要发挥中心城市和首位城市的带动作用,也要重视周边中小城市的自主创新。一体化不是一样化,而是多样化的协同发展,要把大都市建设,包括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的建设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山水浙江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人为本地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绿水青山、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长三角世界级大都市群的金南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