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探索“碳票+” 开启“空气变现”新篇章

2025年08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一场特殊的司法调解在安徽省宁国市胡乐林场进行。

当事人王某、黄某因滥伐林木113株,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然榧树3株,导致现场区域林产品供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已构成滥伐林木罪、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经专家鉴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26340.37元,宁国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调解,当事人自愿购买省级林业碳票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并当场签订购买协议。

“本案首次将碳票机制应用于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领域,通过‘林业评估—自愿认购—司法确认’流程,实现生态损害精准赔偿,为今后环境公益诉讼调解提供可复制的模板。”宁国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陈瑛说。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林业碳票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多种权能,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变成了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

有了碳票,怎么拓展碳票应用和交易场景,让“好空气”真正变成“真金白银”,是安徽林业部门一直在推进的重点工作。

“宁国的这次司法调解正是安徽探索‘碳票+司法’,拓展碳票应用和交易场景的有益尝试。”安徽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不仅仅是“碳票+司法”,安徽正有序推进省级林业碳票制发交易,并探索“国储林+林下经济+碳汇”模式,着力形成“碳票+金融”“碳票+司法”“碳票+零碳景区”等多种消纳渠道。

去年4月,在黄山市安徽省林业碳票首发活动现场,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场长季东明在拿到林业碳票后,现场就把176吨碳减排收益权卖给了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

“景区的游船、用电都会产生碳排放,因而需要购买碳票来抵消。”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负责人说,我们积极实施“零碳景区”建设,此类交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

去年9月,2025国际汽联生态拉力杯(中国站)暨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在安徽举办。赛事创新引入省级林业碳票机制,实现赛事全周期碳中和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零碳赛事标杆。

类似拓展碳票应用和交易场景的创新实践,在安徽还有许多。

“下一步,安徽将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制度设计+场景创新+试点示范’,做活碳汇文章,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安徽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