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州金沙:机械化改写高粱采收“老难题”

2025年09月05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金秋九月,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各地的高粱渐次成熟,连绵的田野间穗红秆壮,一片丰收景象。在安底镇群力村,数台新型高粱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有序穿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环节。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机械化收割不仅极大提升了效率,更以不到3%的破碎率和抛洒率,实现了从“收得回”到“收得好”的重大跨越。

然而,就在几年前,高粱机械化采收还因技术不成熟而难以推广。“以前的收割机破碎率和抛洒率较高,不仅导致产量损失,更因籽粒完整性差,直接影响高粱的品质。”金沙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赵金枝介绍。也正因如此,农户宁愿选择成本高、效率低的人工收割,也不愿使用机械。

转机来自于技术迭代。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今年金沙县重点推广的新型收割机,针对丘陵山地作业需求,通过对割台、脱粒滚筒、清选系统等核心组件的优化,显著降低了采收过程中的挤压与撞击强度,使籽粒破碎率和杂质含量得到有效控制。经现场测定,该机型破碎率、抛洒率均稳定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以往机型。

在沙土镇和群村基地,种植大户黄晓凤的120亩有机高粱全部实现机收。“以前人工收,一亩地大约要三个人收一天,成本高、进度慢,碰到阴雨天气更是提心吊胆。”她表示,“现在一台机子一天能收三十亩,成本降低了,品质反而更有保证。”

贵州鲜亿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钢从企业角度印证了这一进步:“我们引进8台高性能收割机,一次性解决收割脱粒难题。低损采收不仅帮助农户减损增收,也从源头上保障了优质高粱的原料品质,这是从前难以实现的。”

这一变化也折射出金沙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通过推广适配丘陵地区的中小型机械、开展实操培训、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全县高粱生产机械化率持续提高。目前,金沙县高粱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预计总产量5.3万吨,产值4.9亿元。机械化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更实现了节本增效、提质增收的多重效益。

从“不敢机收”到“乐于机收”,从“损失率高”到“颗粒归仓”,金沙高粱采收方式的转变,正是农业技术支持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文 金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