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西: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5年09月05日 10阅读 来源:江西日报

初秋的赣鄱,就业创业热潮涌动:赣州“中甲联赛”上,球迷们围拢在赛场设置的就业之家服务点咨询岗位;江西博腾药业有限公司里,高校毕业生曾智霖正在申请基层就业岗位补贴;吉安市吉州区社保中心内,灵活就业人员肖武卿顺利领到补充工伤保险待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是江西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注脚。

今年5月,聚焦就业领域“部门协同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难点,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搭建起江西就业改革的“四梁八柱”,为全省就业工作提供了系统性、制度性支撑。上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27.7万人,年度任务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4.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8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中向好,“总体稳定、质效双升”的就业格局愈发坚实。

协同联动破题,构建产业就业新格局

“以前只会简单操作机器,现在能独立调试智能设备,工资从3800元涨到52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位于贵溪市的江西荣欣新材料有限公司内,金属热处理工万莉说。她的成长,是江西构建“产业需求—技能供给”动态匹配机制的缩影。

作为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贵溪市曾面临150家产业链企业“技工短缺”的困境。为此,当地政企校联动,联合江西铜产业高级技工学校开设“铜能匠”定向班,并推行“送培训进企业”模式。截至今年7月,已开展专项培训36期,超千名工人和万莉一样实现“技能增收”。

这种“产业出题、培训答题、就业得分”的精准对接,源于江西对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的深耕。今年以来,我省创新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为产业布局与就业岗位的同频共振筑牢根基;同步优化职业培训体系,建立技能培训指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紧扣“1269”行动计划产业方向发布81个重点培训工种,全面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新模式。此外,《江西省重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清晰的“人才导航”。

精准施策发力,织牢重点群体就业网

近日,江西博腾药业有限公司新员工曾智霖收到首笔基层就业岗位补贴,他高兴地说:“每月1000元补贴,实实在在缓解了我们应届毕业生刚入社会的经济压力。”

这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补贴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今年,该政策已审核通过2540人,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引导青年人才下沉基层、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针对重点就业群体,我省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构建起多元化就业支持体系。

为破解创业者“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我省推广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市场信用担保模式改革,推行“政府+银行+融资机构”信用担保模式,降低融资门槛。为降低就业困难人员创业风险,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低成本创业帮扶举措,目前,全省已有2000余人申请借用创业设备,其中1882人已出摊创业。为精准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我省创新推出返乡就业帮扶项目,构建“五级帮扶”机制:行政村推荐5名就业困难人员,省市县乡村五级各帮扶1人,预计可帮助8万人就业。

健全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打造“赣字号”劳务品牌,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超过130.9万人;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帮扶,实行动态退出机制……我省以“组合拳”筑牢就业保障网,让就业保障更坚实、更暖心。

升级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

“看球、找工作两不误,这服务太懂老百姓了!”赣州“中甲联赛”赛场边,球迷刘涛拿着就业意向确认单,格外兴奋。赛场就业之家服务点的工作人员,既为他匹配了岗位,还解答了社保疑问。如今,这样的“就业便民点”已遍布赣州赛场、商圈与夜市,让群众休闲时也能找工作。

为完善全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我省着力破解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其中,作为就业服务金字招牌,“5+2就业之家”以“线下+线上”方式,成为群众身边的“就业加油站”:线下,依托全省1万余个网点开展“10+N”服务,今年已举办活动1.3万余场,实现“月月有主题、层层有活动、处处有服务”;线上,微信小程序“找工作”“提技能”“助创业”等栏目包含大量岗位信息、培训课程,群众可随时查询、选择。

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永修县、赣州市南康区为残疾人设专场招聘会及助残活动;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结合文旅资源,推出“文旅+就业”“文旅+创业”服务,挖掘民宿管家、讲解员等岗位。

为让服务更好落地,我省还出台用好“5+2就业之家”“三多三强”专项举措,明确95项具体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全员下场、全业务融入、全系统联动,让就业服务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权益保障兜底,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网

“打零工受伤能领到工伤待遇,以前想都不敢想。”拿着2900余元补充工伤保险金,吉安市吉州区装修工人肖武卿激动地说。今年3月,他成为当地首名办理补充工伤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8月他意外受伤后,吉州区人社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两天出具职业伤害认定书,5个工作日内发放待遇。

这是我省强化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突破。今年,我省新增新余、九江等4设区市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越来越多灵活就业人员等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我省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建立信息台账、推行合同参考文本、开展集体协商等13项举措,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改革潮涌处,扬帆奋进时。我省正以改革为笔,在赣鄱大地上持续书写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鲜活篇章。从产业协同的“精准匹配”到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从就业服务的“无处不在”到权益守护的“坚实有力”,每一项举措都紧扣劳动者需求,每一份成果都映照民生温度。正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王克所说:“我们将继续深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体制机制改革,让每个劳动者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就业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侯艺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